猫和我小说网 > 青春校园 > 捡个哭包小娇夫 > 42、京城之乱【VIP】
    第42章 京城之乱 成了手持长枪满身鲜血……


    “李桥, 十年过去了,你还是算不过我。”谢沙笑道。


    大部队在清河到处打听山鸡村位置只是障眼法,早就有小队人等在山鸡村外, 都是这几年吸纳的新人, 完全听命于谢沙,夏照影带着人一出村子就被围了。


    从一开始,谢沙的目标就是温娇娇,他知道如果温娇娇不离开李桥,他就没有机会得手。


    李桥紧了紧拳头, 冷笑道:“谢沙, 劫了他有用吗?没有我,别说皇城,连上京城的城门你都进不去, 信不信?”


    “我信,你是邑王生前最看重的主帅,我怎么能不信你呢。”


    谢沙也算到李桥会这么说了, 现在各自的目的都摆到了台面上, 大家完全可以打开天窗说亮话, “李桥,现在整个顺天府都埋了炸药,只要你领兵攻上京城去,我可以为你开出一条直通皇城的大道, 届时邑王后嗣黄袍加身, 你我就是第一辅政王和护国大将。”


    李桥挑了挑眉, “我要是不呢?”


    “那火药依旧会炸,就算炸不死那狗皇帝,也足够为邑王的死出一口恶气。”


    “但”谢沙表情阴狠下来, “那个孩子的身份依旧会昭告天下,你觉得视邑王为洪水猛兽的狗皇帝,会留他这个小侄子的命吗?”


    李桥算是明白了谢沙打的算盘,他就没打算让她选,不带兵温娇娇就会死,唯有扶他上位才能保他平安。


    “你已经疯魔了。”


    究竟是给邑王报仇也好,还是他心中执念也罢,这人已经是个疯子了。


    “看样你是不准备与我一道了。”


    两人的态度已经明了,谢沙撤了一步,“李桥将军既已卸甲归田,那我等也不再强求,道不同不相为谋,撤!”


    谢沙说罢便打算带人离开,反正此行目的已经达到,能请到李桥出山最好,请不到也罢。邑王后嗣在手,长青军就算没有李桥,也师出有名了。


    他就不信长青军没了李桥不行。


    可惜谢沙的命令刚下达没多久,小院内另一沉稳的嗓音掷地有声:


    “我看谁敢。”


    整个院子里的人下意识地定在了原地,包括谢沙。


    李桥上前朗声道:“昔日邑王离去时曾命我号令剩余长青军,现如今这个院中若还有邑王府旧人,亦或信任邑王做此决定之人,我命你们就地与反叛军割席,离开首领谢沙。”


    谢沙不敢置信地瞪着李桥,目眦欲裂,眼看着身边大部分邑王旧部已有动摇,他大声道:“我手上有邑王后嗣!你们若是感念半点邑王恩情,就与我扶新皇上位!”


    李桥当即驳道:“你这是要害死邑王最后的血脉,当日邑王自首是为了中原和边境百姓不再平白受战乱之苦,你现在却以他的子嗣和中原百姓性命做要挟。谢沙,你要脸吗?”


    两人这一番话,院中其他人心中已高下立判。


    邑王死后,他们这群人跟着谢沙,是敬邑王曾经信任的副将而非真正敬仰谢沙这个人。他们跟着邑王征战多年,知道他们追随的并非一个嗜杀喜战的王,但谢沙这些年组建的反叛军新兵没少干烧杀抢掠的事,心中虽有不满,可毕竟他们自己都是逆王残党,现在受谢沙庇护,能有事可谋,心中又怀揣着对皇帝的恨,同样一心想为邑王报仇,便顺从了谢沙多年。


    实际上心中并不是完全认可这个首领。


    现如今李桥将军再度现身,重新开口号令昔日长青军,他们岂能不应?


    于是纷纷当即拔剑割袍,单膝跪地持剑拜道:


    “长青军旧部,听凭李桥将军调遣!”


    “一切听李桥将军号令!”


    拜服声此起彼伏,跪的都是岁数大些从前真跟过邑王的,剩下后招募的新兵,包括张三,都犹豫着不知所措,他们从进入反叛军就是听谢沙的命令,对传闻中这个李桥将军只有个大概了解,今日不过初见而已,并没有死心塌地的跟着跪。


    谢沙知道这群人已经没了挽回的余地,本想搬出邑王的名头来让李桥归顺,现在竟成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正好让她借邑王的势制住了他的人。


    谢沙清楚,眼下过多纠缠没有意义,他不过是损失了一个小院的精锐,但反叛军的大头还在京中,他蛰伏多年培养自己的势力,李桥就算能号令得动这群老人,也不可能让他十年来的筹谋毁于一旦。


    难不成李桥还能自己组一支新的长青军吗?不过是群残兵老将,凭她要过去折腾。


    于是带着余下的人愤然离村,再没多说什么。


    李桥看着一院子望着自己热泪盈眶的老兵陷入了沉思,谢沙的目的已经很清晰,温娇娇现在故意也被劫持走了,这种局面下,她能做什么?


    离开这些过往纷争已经太久,她就这么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都快忘了自己曾经领兵打仗时的样子了,一时间也不知道拿什么态度对待这群往日战友


    没想到他们先上前主动介绍自己道:


    “李桥将军,我是顺成三年入长青军驻北疆岭通的二等兵,跟着您打过北羌族,当时带兵的是他们三皇子。”


    “李桥将军,我顺成八年调入长青军任百夫长,跟着邑王杀进过蛮族东大营”


    “李桥将军,我是”


    一群上来年纪的老兵,眼珠子都浑了,此时看着李桥眼神炯炯,曾经他们站在大部队的后面,只能遥遥一望那马上身姿的背影,憧憬着能与这位战无不胜有战神之名的将军并肩一日。


    现如今真的实现了,只可惜徒留残兵,邑王和长青军都不在了。


    李桥听着他们报曾经一起打过的战役,觉得恍如隔世一般,不过没有太过感慨,她先问清楚了谢沙现在反叛军内部的架构,还有这些年的计划。发现谢沙果然留了后手,最核心的计划还有藏匿火药的地点,这些老兵一概不清。


    包括这次分头行动,另一队去劫温娇娇的人他们也并不知道。


    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李桥留了两人守在山鸡村,如果夏照影回来能及时传信。余下的人同她上清河,夏照影能带着温娇娇逃脱的话,往有官府管辖的清河藏是最合理的。


    如果都没找到,只能再度北上了。


    不过如李桥所料,他们刚到清河,就遇到了等着他们的夏照影。准确的说是遇到了夏照影特意留在城门口的人,李桥倒是不意外,夏照影毕竟是夏家的千金小姐,出门在外不可能一个人都不带。


    留在城门口也是夏照影嘱咐过的,她的人一见到李桥就把事情都交代清楚了。


    谢沙的计划很成功,夏照影拖着温娇娇一出山鸡村就被人跟上了,纵然夏照影身上有功夫也无奈寡不敌众,她不是个莽撞之人,一看没胜算立马扔了温娇娇自己闪了。但她答应过李桥,也不可能轻易就放手不管,暗中一路跟着谢沙的人去了。


    情况紧急,她就留了这些话,也没说追到哪去也没说后面怎么传递消息。留给李桥自己分析,她的人也很机灵,怕擅自回山鸡村给李桥报信会被谢沙的另一队人抓住,所以扮作普通百姓一直蹲守在离山鸡村最近的清河城门口。


    那便没必要再在清河浪费时间了,有夏照影跟着,起码比直接被劫走全无音讯强。李桥当即做了决定,北上,追。


    就算不为了温娇娇,顺天府那些火药不能炸。


    “主帅,咱们要重组长青军吗?”一个满眼期待的老兵望着李桥迫不及待问道。


    李桥眸色一凉,她真不是故意泼谢沙的冷水,也不愿拿这个名头来哄他们为自己卖命,还是那句话交代:


    “长青军早就没了,如果你们是为了这个才留下来的,那抱歉,我无意重建长青军。”


    太平盛世,私自组建任何名头的军队那都是反贼,昔日风光无量的长青军污名已经够多了,何必在百姓都快遗忘的多年后再添一笔墨。


    “我不勉强你们,愿意同我北上阻止谢沙的,即刻出发,不愿便自行离去。”


    但李桥这么说了,反而没人离开,他们表情是失落,其实心里清楚长青军已经是过去了,不过是心里一点痴心妄想罢了。


    李桥将军是对的。


    “我们誓死跟随主帅!”


    李桥盘点了一下人,要上京城这一路不能没有准备,当时她说不在意钱财也没有什么攒钱的想法,温娇娇不让。现在看来红灯笼果的买卖和温娇娇那袋子首饰摆件攒下的钱,还真有了正经用处。李桥在清河买了一批马匹,和路上能用的东西,剩下的贴身放着当路上的盘缠,几人骑马日夜兼程,除了睡觉吃饭几乎一刻不耽误。


    但谢沙一行人神出鬼没,他们想令外人发现踪迹时会大张旗鼓地烧杀抢掠,刻意隐藏行踪又如同消失了一样,这是多年与官兵消磨锻炼出来的本事。


    不过好消息是,她们得了夏照影的消息。沿途车马驿站也有夏家人传递信物,谢沙将人马分成了三队,两队并没有上京城而是绕路去了漷恩和津安。


    李桥当下明了,是去勘察火药埋点了。她当时点了平宁刘府的火药,导致平宁现在是京城周围巡查最严的县城,谢沙再想在平宁动作怕是不易,那就只剩漷恩和津安能储备剩余火药。


    谢沙必然会亲自带有温娇娇的队,夏照影得了李桥的命令是保护温娇娇,她便没管另外两队往后的去向,专心致志跟着谢沙去,不过留下了消息给李桥。


    于是李桥也将手边的几人分作三队,一队追漷恩一队追津安,一但查到反叛军关于火药的线索,传信京城夏家,原地待命。


    而李桥带剩余的人继续赶往京城。


    他们反应准备和与夏家人接应耽误了时间,但快马一个多月也到了京城。夏家消息网灵通,李桥刚到京城夏照影就联系到她了。


    “人我抢出来了,但又丢了。”


    见到李桥,夏照影直接一句话概括的简略,但李桥知道这中间发生的事绝对不简单。温娇娇是邑王后嗣这件事出乎所有人预料,谢沙从夏照影手上把人抢走也是筹谋许久,边追边临时反应再把人抢出来已是十分不易。


    李桥难得想说点感谢的客套话,夏照影却直接打断了,“只要他们敢进上京城,那也算是我们官宦人家的地盘,谢沙不好施展,把人抢出来不难。”


    但她没想到上京城也已埋好了炸药,她险些被炸伤,温娇娇为了不连累她,趁乱和她分头跑了。


    也不知道是被抓回去了还是自己藏起来了。


    夏照影知道温娇娇对李桥来说很重要,安慰道:“没事,那小子机灵,说不定早就给自己找着安全的藏身之处了。”


    李桥也只能这样安慰自己,毕竟来上京城也不全是为了温娇娇,她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上京城这一炸,皇宫里是彻底乱了。反叛军的势力竟然已经渗透到了上京城,不可能再熟视无睹下去。最开始皇帝下令是全京城彻查,哪怕把上京城给翻个底朝天也得把火药都搜出来,但被大臣给劝住了。


    一来会在民间引起大规模恐慌乱象,敌人不过点了两处火药便自乱阵脚,反叛军在暗处,藏火药的地方多了去了,总不能给整个顺天府都翻个面。且大规模搜查逼得太紧,万一反叛军一时情急,点了所有火药一举进攻皇城怎么办?


    说来说去,还是劝皇帝不要轻举妄动,但众臣也说不出个具体解决方法来,只能先临时组建出了一支缉火队,没想到都察院左都御史夏大人上折子举荐了个人当缉火队队长,说此人对火药颇有了解云云,皇帝正着急这事,也没细看细问,一听是个懂火药的,素日也信任左都御史,便大笔一挥准了。


    于是李桥成了新组建的缉火队队长,划了一批巡防营和禁军调遣,京城的士兵都是年轻力壮的新人,每三年就进来一茬新的出去一批老的,换得人连邑王都没见过,自然也没人见过李桥,就是见过也早就忘了,当年邑王风头太盛,他身边的人名声是响,真正见过的人不多。


    李桥先前派到到漷恩津安的两队人都传回来了消息,缉火队先挑了这两处的火药库和埋线点,解决了两个大头。这批火药原本是准备一点点运进京城的,所以谢沙才会先派两队人来查验,果然存量不少。


    这两处藏货点被掘了,估计对谢沙打击不小,直接提前了计划,开始在上京城中大肆散播邑王后嗣归来的消息,并声称如今人已在上京城中,待到长青军军至便扶上位尊为新帝。这一消息又给皇帝气个够呛,势必要掘地三尺找出这个邑王后嗣。


    彼时温娇娇依旧没有任何消息,李桥分出了小队信任的邑王府旧人,一直在暗中找他的踪迹,但温娇娇也像消失了一样。


    难道谢沙已经将他抓回去了?


    一月过去,缉火队共找出了七处火药埋藏点,但除了漷恩和津安那两批大货,其他的都是规模不大的货量,还都是受了潮的废品。


    李桥开始觉得不对劲了,谢沙好像故意在留给她破绽,让她将时间都花在找火药上无暇顾及其他。


    而他真正的计划已经开始了。


    某日,上京城上方的天空刚刚亮起,各家各户还在睡梦之中,一声剧烈的爆炸响彻天际,紧接着就是一连串的房屋坍塌之声。


    对这几个月来的缉火队行动,百姓们早有不好的预感,平宁县的爆炸事件上京城的百姓也略有耳闻,现在爆炸发生在自家门口,更是吓得赶紧收拾东西往城外逃窜。


    然而为了防止爆破团伙逃出城,城门口都堵了不让再进出,主街满满当当都是受惊的百姓在等待出城。


    然后第二次爆破发生了,就在北城门处。


    火焰燎窜黑烟漫天,城门处一时间血流如注,地面上随处可见残肢断臂,被炸伤的百姓哭喊尖叫四处逃窜。城门被炸毁,没了阻隔,赶来支援的官兵才发现城门外竟早已等待了一支整装待发的军队。


    战马,铠甲,武器泛着冷光。远远望去人头密密麻麻足有两万人,这早已不是谢沙统领的反叛军规模。


    这是北朔城的兵。


    谢沙策反了北朔军镇。


    皇帝急调京周三大营全部兵力,城内禁军全部耗在上京城北城门拖延厮杀,就在混战之际,最坏的消息传来——


    南城门也炸了。


    主力全在北门,现在抽调已经来不及,反叛军自南门长驱直入,直逼皇城。


    北城门已经失守,但依旧有大批的人墙堵在入口拼死抵抗,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踩着尸体上,硬生生地防住了两刻。就在这时,一声长长的马匹嘶鸣破空而出。


    一人身着银白色甲胄,提枪策马而出,身后跟着的是缉火队人马,不多,但冲在前面的都是昔日长青军精锐,紧紧跟随着李桥直冲入城外北朔城大军。


    北朔城军起初以为是皇城的增援来了,都将箭矢瞄准了他们冲在最前面的主帅,但后来发现这主帅一路进他们的阵营,一柄长枪使得干脆利落,却只砍马腿,并不伤及他们性命。


    然后冲在身边的人亮了军旗,上面赫然三个大字——


    长青军。


    那是李桥将军!


    整个北朔城军都沸腾了,所有人都在喊,“是李桥将军!”“李桥将军回来了!”


    昔年北朔城军也是邑王一手带出来的良将,只不过分出去一批做长青军驻守边关,剩下的留在北朔城军镇,成了北蛮南下的最后防线,多年来一直保卫着上京城安稳。得知邑王惨死的消息后,整个北朔城沉寂了十年,虽然将士们依旧各司其职守着门关,但一直念着当年邑王的恩情,现在心已经寒了。


    直到谢沙找上了他们,北朔城与反叛军在沉默中联手,一起隐瞒着这个秘密直至今日。


    但看到了李桥将军,一切都不同了。


    “北朔城军听令,现在即刻入皇城护驾,驱逐所有城内反叛军。”


    李桥的命令掷地有声,没有人怀疑她的决策,就如当年他们信服邑王一般。一瞬间,刚刚还在攻城的北朔军成了救驾的支援,


    城内禁军也懵了,此起彼伏的议论声,谈论的全是这位李桥将军:


    “咱们朝中还有李姓的大将军?”


    “没有啊?听着怎么像是昔年长青军主帅的名字?”


    “怎么可能?她不应该早跟着邑王死了吗?”


    “可我刚刚真的看到长青军的战旗了”


    “哪有?眼花了吧?怎么可能还有人敢举长青军的旗?”


    旗子自然是已经收起来了,只亮给北朔城军看而已。李桥拦了北朔城军的将军,“邑王的后嗣,谢沙将他安置在哪了?”


    北朔城军将军见到李桥激动还来不及,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道:“西门马车,原计划是待到城破,直接请新帝入主皇城。”


    李桥得了消息,没再多同北朔城军多耽误,策马奔向上京城西门。


    远远地果然看到了一辆金玉花菱马车停在西门不远处,周围有反叛军相护,李桥身边还跟着同样一身甲胄的夏照影,还有那几个一直跟着她的邑王旧部。马车旁边守着的那几个反叛军还不够给他们润刀的,三四个回合下来死的死逃的逃,扔下马车就不管了。


    那辆孤零零的马车停在西门正前方,菱布上溅上了一道道血痕,李桥的身上脸上也一样。她翻身下马,摘了头盔先擦了擦脸上的血迹,怕一会吓到了温娇娇。


    她还没想好怎么给温娇娇解释这一切,怎么一夜之间他成了邑王的后人,被驾到皇城来黄袍加身就要他当皇帝。


    而她又是怎么从一个山鸡村的普通村妇,成了手持长枪满身鲜血一个杀人者。


    他那么娇弱,两次从她手中被人劫上京城,所有人都对他有所图谋,希望拿他换名利权势,换皇位天下,该是吓坏了。


    李桥将长枪藏在背后,上前用另一只手轻轻拨开了马车的金色帷帐。只见里面轻声饮泣的人哆哆嗦嗦地以袖掩面,身上那一身并不合身的金色龙袍显得他更为局促不安。


    李桥的手探入帷帐中,将人缓缓地扶了起来,下了马车。


    李桥挑起这人低垂的头颅,看着他满脸绝望的泪痕,哭着求李桥别杀他


    这人根本不是温娇娇。

【你现在阅读的是:猫和我小说网 www.maohewo.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