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和我小说网 > 古代言情 > 姝色可堪折 > 第101章 月照永年【正文完】
    第101章 月照永年


    终于见到张姝的面,还不等他开口,她倒先委屈上了,扑上来就亲他,问他这几天跑哪去了,总见不着他。


    杨敏之把侯爷带他去看种猪配种的情形绘声绘色的讲了一遍,张姝咯咯笑得合不拢嘴。


    “夫人莫光笑,我不日就该回京面圣,你若不跟我回,等到年底又该赶上一个国丧期那么长了。”


    在她面前,他口无遮拦,语含幽怨。


    “那我跟你一起回?”她舍不得离开河间自己的家,但也不舍得让杨敏之孤零零的一个人回去。而且,她也想窦夫人了。


    杨敏之笑着亲她夸她聪明,这么简单的法子他怎么没想到。


    跟侯爷夫妇一说,何氏二话不说就同意了,她的亲家窦夫人是再好不过的一个人。


    当时出于错综复杂的朝堂局势,窦夫人毅然将杨敏之出赘给侯府。但在何氏和侯爷心里,杨敏之永远是窦夫人的儿子。出于孝道,娇娇应该去侍奉婆母。


    “不可。”没想到这回出言阻止的是张侯爷。


    他说,杨敏之的二姐夫赵五郎推测万岁会立皇三子为皇储,在万岁立储之前,承恩侯府最好离后宫和朝廷都远一些。


    赵五郎还特别跟他强调,在此期间承恩侯府和首辅府来往一定要注意分寸。


    杨敏之自从以都察御史的身份入保定,为了跟保定府衙众人避嫌,还没有跟二姐夫碰面。不过二姐夫已将想让他知道的消息都提前知会给了侯爷。


    他既已出赘给侯府,便不存在让姝姝侍奉婆母一说。姝姝孝敬他母亲,出于孝道和人伦本无可指摘,但若被心存险恶之人拿来做文章,往轻了说有勾连首辅府之嫌,往重了说侯府招赘不实,就是欺君!


    他心下了然,同时又暗暗佩服二姐夫以下吏之身精准揣度朝堂变局甚至万岁的心思,与他相比不出其右。尽管母亲对二姐夫一家不太看得上,二姐夫本人的能力和见地其实一直都不差。


    二姐夫对侯爷的劝谏与他心中隐约的揣测不谋而合。


    他从江南返回这一路上也一直在思考,万岁应该会立皇三子为皇储,但绝不会以贵妃之子的身份立储。


    在后宫,三个皇子皆在贵妃名下。在朝堂上又有承恩侯府以及已入赘侯府的他,再往前一步就犯了君王之大忌。


    当然万岁和他都不会干傻事。他和万岁心知肚明,在以天下为局的这盘棋中,他们既相互较量博弈,同时也应该是盟友。


    接下来,在新年之前,他需协助万岁以合适的方式将皇储确立下来,稳固国本。


    过去,他与卢温祖孙相争,将来,他和郑磐也不会一团和气,那么就让他们把无尽的谋略和算计放到为天下黎民谋福祉中去,不能再以动摇国本的方式伤害国朝的根基。


    …………


    “既然如此,姝姝莫跟我一同回京,还是等新年和岳父岳母一起回吧。”又换他来安慰她。


    事关新一轮的朝堂变局,张姝不敢随性,强忍不舍跟他耳语:“那你走前这几日,白天偷偷过来好么……”


    幽幽对望,两人的心都狂跳不止。


    接下来,喜鹊发现自己安逸的好日子一夜之间到了头。说一夜之间好像不太确切,严格来说是一日之间。


    白天,姑娘说要染指甲,他们院子里的凤仙花不够,让她去县衙把娄县令家的几盆也搬过来,还不够,又叫她去两条街后面的族叔婶家找找看。


    等她跑得满头大汗,捧着两个泥盆七拐八拐的穿过巷子回到老宅,刚进姑娘的院子门口,就听到姑娘和姑爷在窗户前说话。


    就她一脚跨进院门的功夫,说话声变成了娇滴滴的哭腔讨饶,混合了粗犷喘息和潺潺水声,一条白花花纤直的腿被抬起来,在窗前颤巍巍的晃了几下又无力的搭了下去。


    粉嫩的脚趾甲上,凤仙花汁还没干透,顺着玲珑脚丫淌下来,沿着被压弯的腿流淌出几道歪歪扭扭的橘红丝线,一直延伸到雪白的腿根处,靡乱不堪。


    饶是喜鹊已经见怪不怪,此时还是被吓了一跳。慌忙把院门关上,默默的守在院子里。


    把正经夫妻的日子过得像偷情,她家姑娘和姑爷算头一份吧。


    凤仙花瓣洒落在院中的躺椅上板凳上,瓷碗和杵扔在地上,没捣完的凤仙花瓣在碗里烂成了花泥,汁液闪烁橘红的光泽。


    不用想都知道,定是姑爷花言巧语说要帮她家姑娘捣花泥染指甲,捣着捣着就捣弄到姑娘身上去了……


    事后,喜鹊吩咐灶房做水给姑娘洗浴,仆妇随口问起,她脸不红心不跳的说姑娘午睡出了汗要洗一洗才爽利。


    原以为就这一天,谁知道接下来日日如此。


    后来,给张姝洗头发时实在忍不住说:“您这指甲都染了好些天,整个河间城关的凤仙花都快叫婢子给嚯嚯的差不多了,从明儿个起、可再没有地方借花儿去!”


    不就是把她忽悠走,好叫姑爷来采花么?回回都是这么蹩脚的借口。她对这小两口也是服气的很。


    这两人瞎胡闹,让她恍惚以为又回到这夫妻俩还没成亲偷偷摸摸的私会那会儿,提心吊胆的帮他们遮掩,生怕侯夫人发现一丝马脚。真是伺候不起了。


    本来对丹虎的求亲她还在犹豫,说等回了京再给他答复,这几日她改了主意。


    张姝跟她赔笑,拿哄母亲和杨敏之那一套跟她撒娇,说不止母亲赏了嫁妆给她,她给她也准备了一份,作为她和丹虎成亲的贺礼。


    喜鹊愣住:“姑娘不要我伺候了吗?我不在,姑娘您……”到底行不行呢?她心里突然有些舍不得。


    张姝笑着说,她知道她跟丹虎成亲后势必留在京城,不能跟她回江南去了,正好帮她打理她在京中和河间几个地方的嫁妆田地和铺子庄园。她那么会算计钱财,一定能帮她把嫁妆都打理好。


    “婢子还没想好要不要答应他呢!我,我喜欢在姑娘身边伺候,挣的月银还多!”喜鹊抹了一把脸,脸上湿漉漉的。


    ……


    喜鹊跟张姝抱怨后的第二日,杨敏之先行回京。


    张姝怅然若失了一阵子,很快恢复了往日闺中的生活,安静的做女红,在母亲身边承欢作伴。


    母亲让她跟杨敏之少同房,天天哄她喝一些味道不怎么样的汤水,都是为了她好,她都晓得的。


    过了年后,她又要跟杨敏之去江南,还不知道多久才能再回一趟北方,她很珍惜陪伴在爹娘身边的日子。


    就这么过了三个月,又一个新年来到。


    元日之前,朝廷的邸报从京城发出,皇三子被出继到吴皇后名下,成为中宫嫡子由皇后亲为抚养。


    元日这一天正好是皇三子满周岁的生辰,万岁特意请了多位大臣到宫中出席抓周宴。当时济济一堂的,除了杨首辅和已出赘侯府的杨敏之、锦衣卫指挥使沈誉、东厂提督李荃、承恩公父子等几位朝中重臣或御前红人,还有被万岁传召入京的河南布政使郑磐。


    虽然还未明说立太子,皇储已定,不言而喻。


    随邸报一同送到河间的,还有一道从宫中发出的懿旨,吴皇后邀请承恩侯携家眷于元宵节入宫,出席元宵晚宴。


    他们一家于正月十五当天抵达京城。张侯爷在宫中侍卫的延请下去了乾清宫,万岁居所也是今日大宴群臣之处。


    张姝和母亲在宫门碰到吴倩儿和邱夫人。


    邱夫人夸张姝成婚后出落的越发明艳动人,吴倩儿面露不屑:“张夫人好像比闺中时胖了些呢?”


    说完不等张姝变脸色自己就哈哈笑起来,一看就是逗她玩的。


    张姝很无奈,她就知道从吴三娘嘴里听不到好话。


    邱夫人和何氏都是外命妇,携手坐宫轿去了皇后殿中。


    张姝是淑人诰命,也可以坐轿入宫,这么一来单留下吴倩儿得走着去。她不上轿,也不说话,只挑眉笑意盈盈看着吴倩儿。吴倩儿败下阵来,搂着她的胳膊一顿夸,说她身姿如何苗条如何轻盈,张姝听得开怀,笑眯眯的请她上轿和自己同坐。


    两人许久未见,从路上一直说到宫宴上还停不下来,当然大多数时候都是吴倩儿在说。她也已经许了人家,是新任兵部尚书老家族中的一个侄子,和她年貌相当,已是举人之身。等过完元宵节,二月份启程去关中完婚,三年后夫婿上京科考她再一同回来。


    吴倩儿说不论对方能不能考中进士,都让皇后姐姐给他在京城谋个差事,她可不想在关中啃一辈子窝窝头。


    说了这么多,依然没有陆蓁的消息。张姝微笑和众夫人女娘酬和,心中生出些许惆怅。


    宫宴开始不久,刘尚宫脸色紧绷,走到吴皇后身边,跟她附耳说了什么。吴皇后的神色也变得凝重。


    不知道又出了什么意外。


    张姝蹙眉张望,发现母亲去贵妃宫中给姑姑请安,一直没有回来。贵妃本应该出席皇后宫宴,也迟迟未到。


    吴倩儿偷偷溜到皇后近前,和邱夫人打听了几句,回来跟张姝耳语,说贵妃突然变卦,不愿将皇三子出继给皇后,并拒绝出席宫宴。


    按原本的安排,元宵宫宴上,吴皇后会带皇三子到乾清宫,和万岁一起接受朝臣的庆贺。


    张姝心中凛然,忙上前跟吴皇后请示,说自己还未到贵妃宫中请安,请皇后允许她过去探视。


    吴皇后颔首,命刘尚宫带上几位宫婢陪张淑人前往。


    刘尚宫脸色稍缓,伸手请张姝去往内廷。


    几人行色匆忙赶到张贵妃宫中。薛令人、三皇子的几个奶嬷嬷和贵妃宫中的宫婢太监伏跪一地,战战兢兢。猊奴跪在婴儿摇床旁,茫然的看着摇床里酣睡的幼儿。何氏跪在贵妃身边,拿帕子抹眼泪,还在哀声劝她速去出席宫宴。


    时隔四年,张姝第二次踏入贵妃的寝宫。那时的她还是个唯唯诺诺的胆怯少女,如今已是可以不动声色的想办法化解危机的张淑人。


    岁月没有在姑姑脸上留下任何痕迹,她还是那么美,一如枝头艳丽绝伦的牡丹。


    张姝给贵妃请安。


    “张淑人,你也是来劝我把孩子送给皇后的吗?”贵妃淡然开腔,神态漠然的看着堂下伏跪了一地的人头,挥了挥袖子,让他们都起来。


    张姝将母亲扶起来,请薛令人带母亲到宫宴上去。薛令人感激的瞥了她一眼,扶着侯夫人离开。


    宫人们退下,刘尚宫紧张的站在张姝身后,心说贵妃这说的什么话,她恐怕忘了她终究只是个妾!


    张姝再次朝贵妃伏跪下去,道:“臣妇不敢,娘娘心里比谁都明白该怎么做。您通情达理,您其实也晓得,即便三殿下被立为皇储,他依然是您所生的孩子,这是谁都无法否认的。臣妇今日过来,只是想替朝臣和天下人问个缘由,为何您突然改变主意。那些和臣妇的夫君一样在朝中为官的臣子,他们殚精竭虑不辞辛劳,所为的就是上辅明君下安庶民,岂能伤他们的心?您所为如儿戏一般,天下人又会怎么看?”


    这一番话说出来,刘尚宫听得心惊胆战。也就贵妃一直将自己的侄女看做她的福星,才能容忍这般言辞咄咄。


    “姑姑,”张姝抬头唤了一声,柔声道,“您或也有您的委屈,您若愿意的话,给侄女说说看好么?就像您还未入宫时,每天劳作回来跟我说外间的烦心事一样,好吗?”


    良久,贵妃终于开腔:“猊奴是我生我养,为何要把彘奴从我身边夺走,他是皇储也是我的儿子!就因为我是从屠户家出来的女儿,所以教养不好孩子?所以就该让他认别人做母亲?张淑人也是这么想的吗?”


    “原来是这样。”张姝喃喃自语,松了一口气。


    她再次抬头向贵妃望去,微笑道:“谁说娘娘养育不好孩子呢,二殿下就被娘娘教养的很好啊,他善良讲义气心胸开阔,和兄长姊妹友爱不争不妒,民间的妇人也不一定能教养出这么出色的孩子来。这都是贵妃您的功劳。”


    猊奴被她夸得老大不自然,嘴角却不由自主翘起来。


    贵妃神情茫然,不辩喜怒。


    “只是,三殿下是皇储,是不一样的啊。”张姝微微有些着急,有些话点到为止,只能意会不可说出口。


    贵妃又沉默了很久,叫张姝起身,过来看看三殿下。又命奶嬷嬷小心抱好殿下到皇后跟前去。


    刘尚宫大喜,贵妃终于不钻牛角尖了。


    一行人簇拥着抱在奶嬷嬷怀里的小皇子匆匆往宫宴上赶,正好薛令人返回,张姝离开时听见贵妃吩咐薛令人伺候她更衣梳妆。


    她紧绷的肩头松懈下来。


    到了皇后宫中,还在奶嬷嬷怀里睡得香甜的小皇子陪伴在吴皇后身边,被一群人环绕着抱到乾清宫,和帝后一起接受众臣朝贺。


    去乾清宫时,吴皇后点了四位外命妇在凤驾旁陪同。张姝在列。


    她敛目垂首跟在凤驾旁,随众人一起步入灯火辉煌的殿内。殿中山呼“皇帝陛下万岁皇后娘娘千岁”的声音震耳欲聋。三殿下被吵醒大哭,声音洪亮响彻大殿。


    万岁自谑,笑说雏凤清于老凤声,三殿下的嗓门比他幼时大多了。惹来众臣们的欣然大笑。


    君臣顽笑声中,张姝向殿中悄然望去,一双清冷深邃的眼眸凝望着她。


    四目相对,情丝暗涌。他们已经三个月没有见面了。


    张姝敌不过他的优游自若,微笑垂头不再看他。只觉殿内闷热人声嘈杂,趁众人不注意挪着脚步朝殿外走去。


    汉白玉栏杆下,火红的灯笼已经挂了起来连成串,点缀着宫中的夜色。


    “张夫人。”一道淬了冰霜般寒意的声音从她耳后传来。


    张姝转身回头。来人走到离她两臂的距离远远的停下。


    一身红色的飞鱼服。桀骜的眉目满是淡漠和肃杀之气。是锦衣卫新任指挥使沈誉。


    他朝旁边挥手,两个锦衣卫捧着两团雪团模样的东西走过来放到她脚边。


    “陆五娘托在下转赠给张夫人。”


    竟然是两只小羊羔,四只蹄子收拢,卧在地面瑟瑟发抖。张姝惊喜的蹲下去。


    “陆五娘……”本来想问陆蓁是否安好,她抬头,沈誉已经离开朝远处走去。


    “谢谢你啊沈大人。”她讪讪的冲他的后背道。


    她曾怀疑过,她寄到宣府的东西和信都落到了沈誉手上。他们俩应该已经解除婚姻了吧,无论如何都应该感谢他。


    寒风把她的话送了过去,沈誉的背影稍滞,随后走得很快。


    锦衣卫放小羊羔时还留了两把青草给她,真不知道他们从哪里找来的新鲜草叶。


    张姝小心的探手摸了摸羊背上柔软的毛,把草喂到小羊嘴边。


    一双朝靴踱步过来,停到她面前。


    她仰头,娇声笑道:“夫君你来得正好!帮我把它们抱回家去!”


    听说是陆五娘从宣府给她捎来的羊羔,杨敏之说:“听阿清说宣府的羊羔肉是一绝……”


    被张姝打断:“你别吓着小羊!谁说我要吃它们了!我要养着它们,还要找青草来喂。”


    杨敏之说他知道哪里还有青草,一只胳膊揽起一只羊羔,和张姝往北面的宫门走去。


    从殿中陆续走出一些官员,在丹墀前驻足看向夜色中辽阔的宫城。一个绯袍中年汉子也跨出殿门,正好和杨敏之他们碰了面。


    是洛阳荷花塘旁边的渔夫,也是河南布政使郑磐。


    郑磐淡淡的瞥了一眼怀抱羊羔的杨敏之,两人没有说话,背道而行。


    一路往北,在宫中夹道碰到李荃,和杨敏之拱手互道安好,再无他话。


    在北宫门前领兵值守的是吴宣林。杨敏之和张姝将宫中腰牌都交给了他,他沉默的接过去。


    出了宫门,张姝问杨敏之他们去哪里找青草。


    杨敏之说去国子监,“那里能有兔子,应该也会有青草。”


    张姝奇怪那里怎么会有兔子呢。


    杨敏之停下脚步,面向她含笑道:“为夫就曾经在那里捡到过一只可怜又可爱的小兔……”


    元宵节的夜晚,明月当空,皎洁的光辉洒满人间,亦落满有情人的肩头。


    (全文完)


    ……尾声……


    雕花窗前,月如素锦,铺满一地清辉。


    床帐中,已经打起哈欠眯起眼睛的小女童忽然睁开一双黑葡萄似的大眼睛,执着问道:“后来呢?找到青草了吗?”


    杨敏之以为乖乖女儿已经被他念经似的故事声哄得睡着了,谁知突然又醒了过来。轻抚额角,头疼不已。


    侧卧在一旁给小女儿打扇的张姝,终于忍不住吃吃笑出了声。这都是杨敏之自己找的事!


    白天,囡囡突然好奇的问她,爹爹为何会入赘做他们张家的赘婿。她哄女儿说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赶巧被提前从衙署回来的杨敏之听到,定说她诓骗孩子。


    晚上哄囡囡睡觉的时候也不要她哄,说要给女儿讲讲他们当年的故事……


    “没找到!大冬天的有什么青草!后来我和你娘就回家做羞羞的事情去了。”杨敏之口中敷衍,长臂越过睡在他们中间的女儿,悄然抚上爱妻的臂膀,眨眼瞅她,一切尽在不言中。


    张姝拿眼神凶他,怎么在孩子面前乱讲话?


    对女儿立马换了一幅温柔的表情,哄她入睡。


    “再后来呢?那两只小羊呢?”囡囡对爹娘的打情骂俏熟视无睹,念念不忘只想着两只小羊羔。


    张姝轻拍囡囡后背:“后来,那两只小羊羔长大了,成了亲,又生了几只小羊羔,再后来他们一家很多口羊回宣府老家去了,在那里漫山遍野都是青草,再也不用爹爹和娘去帮他们找了。”


    囡囡对娘亲的故事很满意,慢慢的合上了眼睛。


    张姝拍拍杨敏之的胳膊,示意他把孩子抱到耳房的小床上去。


    杨敏之回来,口中依然不服:“夫人怎么又诓骗孩子,那只母羊明明做了大郎的奶嬷嬷,后来……”


    又要吵醒孩子!张姝支起身子恨恨的堵住了他的嘴。


    杨敏之顺势把她扑倒在床上,含笑道:“夫人,你早就应该把下官的嘴堵上了。”


    月光被挡在床帐之外,羞意落满眸间。

【你现在阅读的是:猫和我小说网 www.maohewo.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