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出发
另一边,留在边境小县的郎卫们处理完这边军务后不敢再有丝毫拖延,都急匆匆地骑马回到长安向皇帝汇报工作。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已经迫不及待想要得到自己的封赏了。
未央宫承明殿。
刘彻是个做事雷厉风行的皇帝,前几日刚起了将霍去病提为侍中的心思,昨日便已经落实。
在西汉的官员里,但凡官职名里带个“中”字的,都是需要在皇宫办公的职位,甭管官职大小,和皇帝的关系肯定铁。侍中这个官职就是如此,需要跟随皇帝左右,出入宫廷,参与朝政,算得上一个亲信贵重的职位。
而且,刘彻将霍去病提为侍中,还存了很大一部分培养的心思。
人总是不容易满足的,有了卫青这个超级厉害的将军开先例,刘彻就还想要一个同样厉害或者更厉害的将军,并且坚信自己一定能培养成功。
既然是培养,那自己肯定要教导去病些东西,看向自己架几案上的两卷兵书,是大部分们将领都研习过的《吴起兵法》和《孙子兵法》,刘彻将其拿到手中,问道:“朕打算明年春天再次出兵匈奴,届时让你跟随你舅舅一同出征如何?”
霍去病自小就是听着卫青的功绩长大的,他也想要像舅舅一样出征匈奴,甚至更多,将那些屡次侵犯汉朝边境,随意杀掠的匈奴蛮夷“全部击溃。
听到刘彻的问题,霍去病眼睛亮了下,很快答道:“多谢陛下厚恩,臣必不辱使命,击退匈奴蛮夷于漠南,得匈奴贵族于长安。”
刘彻朗声笑道:“哈哈,好,有志气。”
大汉就是需要这种有志气的将领,刘彻很满意霍去病的回答,但毕竟是霍去病第一次出征,肯定不能直接将太多士兵交到他手上,刘t彻已经想好了,交给霍去病几百名骑兵精锐,让他跟着卫青,只要能斩杀几百名匈奴,这第一次出征就算圆满了,有了军功,届时就可以封侯了。
至于后面那句俘获匈奴贵族,刘彻下意识认为那是霍去病的志向,是日后要完成的豪言壮志,根本没想过他第一次出征就会整一波这么大的动静。
刘彻又道:“既然如此,你就先暂时跟朕学习吴、孙兵法吧。”
刘彻虽然没有真刀真枪上过战场,但平日闲来无事时也会看这些兵法并加以揣摩,而且他对自己在军事方面的天赋还很自信的,毕竟自己身体里留着高祖的血脉,想当初高祖提三尺剑六年定天下,自己肯定也不差。
这也就是霍去病,若是别人,想学他还不一定教呢。
但很明显霍去病不想接受这份好心并委婉表示拒绝:“比起学习古代的兵法,臣更注重实际的战术策略。”
刘彻:……
刘挽尊彻:好吧,说得的确有点儿道理。
这证明霍去病不是那种偏听偏信之人,日后行军打仗自会有一套属于自己的独特战术。
又和霍去病聊了一会儿,殿外有信使来报,说是处理边境军务的郎卫们回长安了,刘彻就趁机将唐越叫到了身边。
原本刘彻是不会管这些小事的,唐越应该直接将情报汇报给卫青,但唐越身份有点特殊,他除了是职勤未央宫的郎卫外,还是中郎将唐蒙的儿子。
十数年前,唐蒙曾出使并招抚夜郎,并在夜郎及其周边领土设置郡县,新建犍为郡使大汉领土新增了十二个县。而且夜郎地理位置特殊,如果以后南越再暗戳戳搞事情,对大汉不敬,他们就不用像之前那样忍受潮湿和瘴气,翻山越岭讨伐南越了,可以直接从蜀地发兵,通过牂牁江直达南越。
唐越刚进宫当郎卫时,刘彻本来是想锻炼他几年让他接自己父亲的班,当使者出使各地,或者像此时的霍去病一样在京中当个侍中,可随着他年纪见长,身材也越来越硕大,一身腱子肉简直先天打仗圣体,于是刘彻就把他丢到卫青军中历练了。
刘彻听完唐越报告,又贴心询问他第一次上战场感觉如何,有没有受伤之流的,随后又开始画饼……啊,不对,画饼这个形容其实有点不准确,因为刘彻画完饼之后是真的给烙啊,而且如果表现好,任务完成的非常完美,他还会视情况在上面撒点葱花、芝麻、椒盐、肉沫等佐料。
所以这叫……展望未来?!
反正就是在刘彻的一通贴心关怀下,唐越非常感动,他之前还不明白自己父亲为什么非要放弃长安的悠闲生活去那些西南蛮夷之地受苦,现在终于明白了,恨不得现在就穿上盔甲,拿起长枪,开疆拓土,继续找那些残暴的外族蛮夷干架去,将他们打得落花流水,落荒而逃。
唐越稽首顿拜道:“臣时刻谨记陛下厚恩抬爱,必当奋勇向前,死不旋踵……”
他激动地说了许多话,最后才道:“……必定使我大汉如闻仙使所言,白环西献,楛矢东来。”
叮!
刘彻成功从好几大段长难句中提取关键字:闻棠。
叮!
刘彻再次解锁关键词:白环西献,楛矢东来。
他一个皇帝,文化水平肯定和军中斥候不同,自然知道这八个字是什么意思。
“唐越,你口中这位闻仙使可是叫做闻棠?”
唐越闻言,脱口而出问道:“陛下怎知她名为闻棠?”
说完才意识到自己刚才的举动有多么不敬,心中后悔,卫将军不是个贪功的将军,将闻棠献右贤王庭情报这件事告知陛下再合理不过了,连忙又道:“是臣太过冒昧,还请陛下恕罪。”
刘彻哪能因为这一句话就真和他生气,而且他现在全部的心思都放到闻棠身上,就更不在意了。
唐越:“闻仙使正是闻棠,因为她有奇遇,边境百姓认为她是仙人的使者,所以叫她闻仙使,一来二去,臣便也跟着一起这样叫了。”
刘彻:“倒是听卫将军和军中几位将士提到过闻棠的事迹,怎么,你也认识闻棠?”
一提到这,唐越可就精神了,口中滔滔不绝,他心想提供信息这些陛下必然已经知晓,便重点讲述闻棠归汉后的经历,尤其是她在窳浑狱中和累株邪的所做所言。
听得刘彻那是龙颜大悦,忍不住拍手叫好。
首先闻棠夸刘彻圣明,天下安乐。其次又说功臣名将,雁行有序,每个臣子都在他相对应的岗位上发光发热,这不也是变相夸刘彻慧眼识人才吗?
至于后面那些,除了北方的匈奴和南边的南越这两方是刘彻目前的心腹大患,在这两处最上心,派了最多人手。闻棠口中其它地方,滇池也就罢了,至于朝鲜,刘彻根本顾不上,或者说是没把他们当回事。
那地方地处偏远,土地贫瘠,又总是天寒地冻。历史上如果不是卫氏朝鲜的老大卫右渠不知天高地厚,问出“汉孰与我大”的蠢问题,主动挑衅大汉,刘彻可能都懒得搭理他。
不过现在经闻棠一提,刘彻觉得蚊子再小也是肉,朝鲜再小也是地,只要是地,他就能种,就能在上面稼穑,匈奴漠南那种苦寒之地都可以稼穑,更别说朝鲜了。
以及西域三十六国,刘彻对其印象深刻,张骞回到长安后曾和刘彻商量过携带大量丰厚财宝向西域那些国家展示大汉的国力,赂遗设利,让这些国家义属归汉,使大汉威德遍布四海。
当时刘彻欣然同意,想着西北方向不行,那就派出使者携带大量财物从西南方向出发,也能找到去西域的路啊。
只可惜西南方许多蛮荒之地都没有君长,那里的民众极其野蛮,经常偷窃抢劫,杀害汉使,开通滇越那边还花费巨大,所以最后也没能打通这条道路。
现在听唐越这么一转诉,他原本就不平的心又蠢蠢欲动起来了。
这倒不能怪刘彻激动。
假如你是个皇帝,你有几个实力不行但距离太远所以打不到的小国邻居,而你的敌人因为离他们近,所以他们只能依附你的敌人,还给他们缴纳赋税。
你只是想要拯救他们,让他们脱离你敌人的苦海,来朝拜你,这不是很正常吗?!
人之常情,简直是人之常情啊!
等唐越离开,刘彻心里那些小心思开始复苏活络,就想着召来几位大臣和他们一起商量。
刘彻也是个见臣下菜碟的皇帝,面对不同性格的臣子,他接见态度也不一样,譬如性格严正的汲黯,刘彻接见他时都是衣冠整齐,态度严肃,像是卫青、张汤这些臣子就会随意一些。
张骞此时不在长安,刘彻知道自己肯定不能召那些五经博士询问,也知道石庆、卜式等大臣会说什么,无非就是些开地无用,劳民伤财之类的话。
思来想去,刘彻最终将丞相公孙弘和廷尉张汤叫了过来。
公孙弘这个人吧,除了策论做的好,政治能力一般,但刘彻就需要这种“没有用”的人当丞相,这样的人才不会妨碍刘彻的皇权。
虽然刘彻挺推崇周公的,但他要是真有个周公这样的事无巨细,大小都管的重臣当丞相,刘彻肯定也不愿意。
公孙弘性格很差,睚眦必报,偶尔没惹过他的人他也要想办法陷害一下,不过却是一个很能顺从刘彻心意的臣子,就是净捡刘彻爱听的话说,至于那些刘彻不爱听的大实话,他都让自己的怨种同事说了。
但显然公孙弘这次没有顺着刘彻话的意思,在开拓疆土这方面,他一直持保守态度,前几年建造沧海、朔方郡的时候,公孙弘就曾上谏好几次,认为建造这两个郡没什么用,还偏僻难守,后来还是朱买臣等关于置朔方之事质问公孙弘十策,公孙弘一策也应对不出来,这才歇了反对的心思。
这次也一样,公孙弘一听陛下又想重开西北道,先是反对,随后察言观色看陛下脸色,又很快转变口风,说自己就是个山东鄙人,不懂开通这些能带来的好处。
在他这里没有听到想听的话,刘彻就又将张汤召了过来。
廷尉张汤,也是完全根据刘彻的意思献策判案,他倒是没像公孙弘那样直接反对,只是话里话外大致意思就是开疆辟土之事他并不了解,自己不敢妄t加判断,一切全凭刘彻做主。
这话听起来挺八面玲珑的,但刘彻对他的回答还是有些不满意。
你说你支持我重新探索西域,那你倒是关于这些来献给朕几条像样的方法对策啊!
这就是在敷衍朕啊,不上心,实在是太不上心了。
此时的他像极了后世无理取闹的甲方。
没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刘彻不太满意,将他们两个打发走了,靠在凭几上,沉思良久,感叹道:“没想到最理解朕的居然是一个偏僻小镇的年少女郎!”
那公孙弘,真是白活七十有六,居然连这点志气都没有!
未来的冠军侯,现在的霍侍中:不,陛下,我觉得我也很懂您。
其实他今晨听到唐越转诉闻棠的那些话时,心里也很激动澎湃,并且越来越期待自己能被甲持兵,上战场将那些匈奴人打得落花流水,讨饶被俘。
不过他不是个话多的人,也没再对刘彻多说什么。
……
此时,窳浑县。
时间已经很晚了,明月高悬于天际,屋外夜色正浓,屋内闻棠看书看得昏昏欲睡。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闻棠:好困0.0
学习古文治好了我多年的失眠症,使我的睡眠质量提升了好几个档次。
在她上下眼皮即将合在一起时,系统机械的提示音响起:“恭喜宿主完成任务“心心念念”,奖励已发放,请及时接收。”
“此次任务奖励为:250积分,幸运转盘×3,身体机能改造[初级]×1”
这汉武帝,可真是个大夜猫子,闻棠心中吐槽,每次都是深夜更新任务相关。
吐槽归吐槽,但任务完成有奖励拿她还是很开心的,尤其是身体机能改造,其实她接下第一个任务的时候就有想法了,只不过小命要紧,她实在害怕身体里会有各种寄生虫让自己活不长,所以上次才没有选这个。
闻棠看了一眼自己上涨的积分,和上次一样,先是开启幸运转盘。
闪烁的亮点最后在一处停下,最后转出来……一盘眼影盘。
还是那种如果闻棠没中彩票一夜暴富绝对不会舍得钱买的大牌眼影盘,标价小一千,她运气不错,这盘眼影颜色齐全,哑光色和亮光色各一半,除了日常颜色还有几个很亮眼的珠光色。
说是眼影盘,但其实也能兼职腮红高光等。
看到在幽暗灯火下闪烁着光芒的亮片色,闻棠瞬间想好它的用处。
嘿嘿。
毕竟在一个以米粉敷脸的时代,谁能拒绝一个脸上会发光仙人使者呢?!
继续转动转盘,这次她转出来一件黑色棉服,还是中长款,不用上手触摸她就能猜到这衣服质量肯定很不好。
算了,标价28块钱的棉服,还要啥自行车啊,能蔽体就行呗。
第三次,当确定转出来什么东西时,闻棠惊喜极了,一直凝神盯着卖家宣传图中的某个东西。
最后还是系统开口打破沉默:“哇,宿主,你这次这么欧。”
闻棠居然抽出来十斤鸽子粮。鸽子粮主要是由玉米、高粱、小麦、豌豆等多种粮食按比例搭配而成,别的也就罢了,这里面居然还有玉米诶!
“宿主,你这次运气简直太好了。”系统接下来的话却让闻棠忍不住想要锤爆它,“我刚才浏览了一下这个店铺,有好多条差评。”
闻棠觉得系统这是在阴阳怪气的嘲讽,但事实还真就并非如此。
系统:“正常鸟粮是经过多道工序加工的粮食,但这家店铺是黑心的无良商家,直接拿自己家未经过处理的粮食按比例配的鸟粮……”
“也就是说,能种。”
系统:“幸亏你转的早,要是再晚两天转,这家店就被投诉关闭了。”
闻棠:……
这样看来,怪不得系统说自己运气好。
她将里面的玉米粒全部挑出,分成八份,还是不放心这里的玉米能不能种出来,反正现在才四月中旬,于是又单独拿出一百粒玉米种子,准备明天去找县里种植方面的专家将它们种在院中。
至于其它杂粮,也不能浪费,正好自己还存有一瓶半的咖啡,万一以后自己出了什么意外,艰苦条件下能用咖啡煮杂粮续命。
最后,轮到那个身体机能改造,闻棠选择让系统帮助自己修整牙齿。
汉朝人清洁牙齿的方式很原始,无非就是用盐、明矾漱漱口,或杨柳枝刷牙,而普通人平日里吃的食物都很粗糙,不停摩擦牙齿,再加上在牙齿方面的医疗也不发达,例如曹操的偏头痛就有可能是因为他的蛀牙,所以想要有一口洁白整洁的牙齿是非常困难的事。
现在闻棠已经过了换牙期,她在草原上就没吃过精细食物,好几颗牙都长歪了,回到大汉后她一直在好好保养牙齿,但还是担心以后会不会长蛀牙,或者有虫洞黑斑之类的。
系统很快答复:“收到。”
夜晚,闻棠迷迷糊糊意识到自己似乎躺在一个类似手术台的地方,恍惚间许多精密仪器自动在她嘴里动来动去,因为是梦中,她感觉不到疼痛,也听不到仪器在自己牙齿上打磨的吱吱声,可能是心里因素,她第二天早上起来感觉自己神清气爽。
拿来镜子,咧嘴一照,哇,一口整齐的大白牙,简直就是她的梦中情牙。
心情好了,感觉自己读书的效率都变高了,早读过后,他找了两个精通农业方面的人,给了他们一百五十粒玉米种子,对他们说了一些昨晚在图书馆里临时抱佛脚学习来的玉米种植技术,让他们想办法将这种对他们来说新奇的、从未见过的作物种植出来。
这个要求听起来有点无理取闹,但闻棠找的这几个可不是一般人,据说是什么农家学派的后人,之前闻棠改良农具的时候他们就提出了一些自己的建议,换句话说,别人种地是为了活着,他们则是研究,人家是专业的!
专业的事情就是要交给专业的人来干,这二人一人姓许,一人姓氾,虽然是四十几岁的年龄,但闻棠统一称呼他们为许老,氾老。
因为这样显得尊敬。
二人见到玉米种子都很新奇,询问闻棠这是从何处得来的。
闻棠面不改色心不跳:早上去山脚下挖野菜的时候看见好几只向东飞去的赤羽大鸟,这几只大鸟飞过我头顶时,他们嘴里叼着的的不知名粮种就自己掉落到我头上了。
这个经历听起来很奇幻,很异想天开,但因为背景是两千年前的古代,所以又显得很正常。
二人很快答应帮助闻棠种出这些种子并保密,根本没想过这东西有可能不是种子。
毕竟鸟类吃粮,天经地义嘛。
时光飞逝,清明、端午、仲秋、重阳、新年很快到来,汉承秦制,将岁首定在每年十月一日。
闻棠被封为县君,那身边家臣必不可少,府衙中也派人送来些家臣奴仆,别的倒也罢了,但家丞一职,相当于县君府中的大管家,在属吏中位置较高,负责管理家内大小杂物,秩二百石,必须要找亲近之人才行。
二百石这个数字听起来不多,但实际已经足够吃喝不愁了,后世某著名大诗人吏禄三百石,还能岁宴有余粮呢,更何况县君家丞平日人情来往结交的都是权贵之人,比秩俸更重要的是能结交的人脉圈子。
闻棠是个恩怨分明的人,有仇的报仇,有恩的报恩,当初她在右贤王庭时被株累邪打得皮开肉绽时,是李萝给了她一块肉干,所以闻棠成为县君后第一时间就去找寻李萝,问她是否要来自己家中当家丞。
当然,闻棠也不是非要强迫她来当,如果李萝没有这个想法,那闻棠会赠送给她一些财帛。
总之就是让她自己选择要荣华,还是还富贵。
李媪一开始的确是有推脱,但却不是因为不愿意,而是因为自己只读过一点书,会的字有限,家丞可是二百石的属吏,她担心自己无法胜任。
可后来一想,自己年纪大了,怎么活都无所谓,自己的小女孙却还年轻,自己要给她挣一个光明的前途,于是在闻棠劝说下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正式上岗了广牧君家丞一职。
闻棠家中,人少,事少,她平日深居简出很少社交,所以李媪的家丞一职上手还挺快,有自己处理不了的,也不端着,会去询问其他家臣,这半年里,积累的t经验多了,处理事物倒是越来越熟练,得心应手起来了。
正旦日算是汉朝一年一次的大日子,要处理的东西很多,祭天、祭祖以祈祷五谷丰登,立神荼、还要组织“大傩”驱邪避恶,李媪都完成的很好。
夜晚,放完爆竹,闻棠给大家发了压胜钱,让大家将其佩戴在身上用来吉祥辟邪,就算过完自己在汉朝的第一个新年了。
夜晚,她刚要入睡,就听到了系统的声音:“宿主!为什么汉武帝还不传唤你去长安!”
“是不是他身边又有别的术士了?!”
闻棠:……
她语气淡然,丝毫不慌:“不要着急。”
然后解释:“前些日子秋收,加上各种上计会和新年祭祀,他肯定忙得要死,再过几天就会想起我来了。”
“哇,宿主。”系统明明机械的声音却带着点阴阳怪气,“你怎么突然变得这么与世无争了。”
闻棠:“统子,你知道为什么后来者居上吗?”
系统:“因为后者又挣又抢?”
闻棠表示赞同,她告诉系统,夏天时经过试验与改良的铁犁和耧车被县长写成文书呈给长安,除此之外,一月前她根据元朝农学家王祯所著《农书》改良,能利用水力去除稻壳的水砻,以及能一次收割一大大片麦子,节省许多人力的麦钐此时应该也已经被刘彻接收到了。
麦钐这种农具使用条件相对苛刻,土地肥沃稻谷密集的地方根本割不动,需要用在麦稻杆字稀疏且纤细的薄田,在粮食产量低下的古代使用简直再合适不过了。
除此之外,她还有粗盐提纯、红糖熬制……等技术没有拿出。
谁能拒绝一个既有仙人奇缘,又于国事大大有利的仙使呢?
反正刘彻肯定拒绝不了。
“我懂了,宿主。”系统恍然大悟,“你这是既要扮演方术士角色,又要扮演有卓越才能得杰出臣子形象。”
它总结道:“你这是职场内卷啊!”
闻棠:O.O
闻棠:职场内卷不可取,但老板是汉武帝除外。
经过系统这么一打岔,闻棠刚刚的困意消散许多,于是进入图书馆中看了一会儿史书,又背了两篇文章,这才入睡。
第二日闻棠起了个大早,才刚洗漱完毕,就听到有人过来通传,说是氾老和许老来了,二人这几个月经常来一起研究玉米种植,再加上闻棠曾说过二人来了直接请往正厅,所以宅中众人也都对他们逐渐熟络起来。
闻棠听后直接去正厅寻他们,一起用过朝食,便急匆匆地赶往玉米种植基地,为了保密种植,基地很偏,闻棠平时都是直接将基地交给他们,让其自己管理,毕竟人家是专业的农业人才,自己只是个外行,但今日却破天荒地一起跟着去了。
十月份,正是玉米收获的季节,枯黄的叶片随风摇曳,成活的一百多株玉米并不算多,但二人却收获的很小心翼翼,不像平日割麦收稻那样熟练而迅速,收获好的玉米棒也垒得整整齐齐,准备一会儿好好研究。
反倒是闻棠这个平日不管不顾的甲方,下意识地拿起一个玉米棒,扒开外皮就开始搓搓搓,动作极其熟练,不一会儿,已经搓完两棒玉米了。
许/氾:她怎么知道这种新奇的植物应该这样处理?
而且看这娴熟程度,以前也没少搓吧?
她认识这植物,还是说她认识那衔来种子的赤鸟?
注意到他们疑惑的表情,闻棠露出一个尴尬又不失礼貌的笑:“直……直觉。”
连闻棠自己都不相信的解释,二人居然还真的信了,并给暗自她加了个“天赋”的技能,毕竟有奇遇的人都会有些非常人所能及之处。
这,就是闻县君的厉害之处!
不过相比只会搓玉米的闻棠,二人显然专业很多,观察研究一段时间后,分别在自己的竹简上写了果实的饱满程度、亩产、植株密度等,遇到自己无法确定的,二人还会相互讨论后再斟酌着写。
整理完数据之后,二人都被仙粮这么多的亩产给震惊住了。
闻棠则是看着竹简上密密麻麻的小字,从开始播种到现在,二人可真是没少用心,于是开口询问他们是否有著书立说的想法。
古代和现代不同,写书的人要有许多阅历知识,往往是一个家族几代的积累,闻棠原以为他们会摆手拒绝,甚至连劝说的话都想好了,结果……
氾老说已有此准备,只是现在尚不足积累,若写出来难免有误导他人之嫌,估计要子孙后代那一辈方可成书。
许老说他们祖上写过农书,而且还是大名鼎鼎《吕氏春秋》中《上农》一篇,不过后来他家祖上四处得罪位高权重者,就逐渐隐姓埋名了。
闻棠猜他口中的位高权重者可能是秦始皇。
听了他们的话,若说之前还只是怀疑,那么现在就有九分确定,这位从氾水而来的氾老,大概率是《汉书艺文志》中所记载汉代著名农书《氾胜之书》的作者氾胜之的直系,或旁系先祖。
想不到这小小朔方,居然有两位农学界卧龙凤雏,而且还都被她给挖掘出来了,如果要是系统在旁边,肯定还要戏谑一句手气太欧,小心阳寿。
闻棠还想卡bug将这些处理好的玉米种子放到系统空间里,但结果以失败告终,只好熄了这个心思,将其隐藏起来,并叮嘱二人一定要对这件事保密,不要声张,自己日后自会送他们一场富贵。
二人连连点头称是。
元日过后半个月,正当闻棠托着脑袋思考找什么理由来将玉米送到刘彻面前,突然听到外面一阵吵闹声,有人禀告说是长安那边派了使者过来,闻棠知其原因,心中有数,整理好仪容,确认身上并无不妥之处,这才出去接待使者。
到了正室一看,来得还是她的老熟人,就是之前刘彻册封闻棠为县君时来传文书的那位使者。
他这次来朔方,依旧是传达天子旨意,召闻棠前往长安,刘彻文书上内容可以总结为以下三点:闻棠孝顺、闻棠设计出的这些新农具对大汉社稷有功、闻棠为人良善且性情坚韧……,所以要召她来长安会面。
是一点没提有关神仙奇遇这件事。
闻棠接过文书,佯装惊喜,又用一天时间收拾行李,第二日吃过朝食便直接出发了。
其实闻棠也没啥行李可收拾的,之所以收拾一天是为了显得自己不那么迫不及待。
刘彻特地调了十几名郎卫过来充当护卫,第二日吃过朝食,队伍准时出发,闻棠只带了李媪和两名女婢,临离开时,县长还特地过来相送,虽未明说,但意图再明显不过,无非就是想让闻棠在刘彻面前替自己美言几句。
却不知闻棠此时想的是:氾老许老在农学方面是难得的技术型人才,等自己稳定后一定要将他们也带到长安。制作新型农具的工匠水平极高,也可以一起带过去……
如果闻棠再思考几刻钟,可能会将整个县的人才全部挖空,县长耗尽心思,最后结局是县里只剩下县衙地基。
除了县城,车队朝长安方向行驶,闻棠乘坐驷马安车,上设伞盖,外安帷幕,算是这个时代最舒适最高档的马车了,平地还好,若是遇到坑洼之处,闻棠感觉自己屁股都要被颠成数瓣,痛苦不已,感觉也没比骑马舒服到哪里去,一想到自己还要再坚持好几天,就连这秋日的美景也没心情观看了。
幸亏自己穿的是汉武帝时期,要是再往前几十年,大汉开国初期,乘车时还要行俯首之礼、保持端正姿态,身体紧绷,神情谨慎、动静有度……
这哪是做车,分明是在上刑,难怪世上有“舟车劳顿”这个词呢,闻棠心中吐槽,以后自己要是讨厌谁,就直接下个帖子,请他从南海来凉州。
除此之外,她这一路上还要自己给自己押题,突击背诵那几篇著名文人的著名的文章,方便应对和刘彻的初次会面。
但逐渐发现这些怎么也背不完。
大约还有两天的路程就能到达长安,此时天色已经不早,被染成暖色的天空上稀疏飘着几片白云,深秋时节,草木萧疏,一阵秋风吹过,连夕阳的余晖也不免冷了起来,距离下一传舍还有很长一段距离,因此一行人今晚要在这荒野郊外露宿一夜。
闻棠斜倚在靠背上t,正要闭目,马车突然停了,可能是前方道路发生了什么意外,还未来得及开口询问发生何事,便有人禀她,前方有行人的马车被野兽撞翻,挡了道路。
听完他的话,闻棠伸手掀开车窗上的帷帘,将窗外场景瞧了个清楚。
前面不算平坦的路上,一辆马翻倒在”路边,车体有的地方碎裂破败,车里的书简杂物被甩出来,散落地到处都是,拉车的白马被撞得倒地不起,身上血迹早已干涸,而这一切的罪魁祸首,那只体型巨大,浑身长满棕黄色毛发的野兽结局也没好到哪里去,倒在地上没有任何动作,看样子应该是已经死了。
旁边还有一主一仆两人,仆人布衣绿帻、身上还有一些大大小小的伤口,应该是刚刚和那野兽厮斗时受的伤。
主人二十来岁,缨冠罗衣、面容清正,颇有文人气质,就是那种一看就很有文化的气质。
二人此时正急匆匆地将散落到地上的书简捡拾到那个破败的车厢中,容色既焦急又心疼,动作又十分小心翼翼,生怕一个不小心将这些书简弄破损了。
汉朝书籍珍贵,没有印刷术大批量生产,只能手工抄写,所以大都是在世家大族内部流通,从这个藏书数量来看,这人也算得上是书香门第了。
即将抵达长安,闻棠有心帮忙,结个善缘,也算多条人脉,于是告知那些郎卫,派出几人去帮这主仆将掉落在地上的书简拾捡整理好,若他们没带伤药,也可适当赠予一点。
但她却只帮三分,若那人依旧需要帮助,有求于人,自然会亲自来讲,二人也能因此相交,若他就此止住,再无别的动作,那……三分善缘也算善缘吧。
果然,过了大概一刻钟左右,那人整理好书简,便来同闻棠道谢攀谈。
他先向闻棠行礼道谢,语气极其真诚,感谢她出手相助,并提供草药给自家小仆治伤,随后介绍自己名为司马迁,父亲是朝中太史,自己出门游学,返回长安途径此处,正值深秋,山中草木枯败,野兽下山觅食,恰好和他的马车相撞,经过一番厮斗,最终落得个马死人伤的结果。
太史一职,说高不高,说低也不算低了,和其它官职不同,太史不参与民生治理,手头没有实权,每日所做无非就是观察天像来推理出一些缥缈语言。可另一方面却又能接触许多朝廷朝廷机密,各种报告、书信都要先交给太史一份,然后再给各级官员。
等等……!
不对!闻棠突然意识到,他说他叫什么来着?!!
司马迁?
是我印象中的那个司马迁吗?
时间正确,地点正确,父亲官职正确,闻棠只用数秒时间便确定面前这人就是《史记》的作者司马迁。
闻棠假装淡定,回道:“无妨,不过举手之劳罢了。”
司马迁惭愧道:“在下还有一事相求。”
闻棠明知故问道:“何事?”
这次意外他的马车被野兽袭击坏掉了,马也已经死亡,此处距离长安还有百理路程,若单只有他们主仆二人也就罢了,大不了劳累一些昼夜赶路,只是自己车中那些书简都是这次游学从各处寻来的孤本残卷,价值珍贵,单靠他们两个人无法携带,所以想请闻棠帮忙将这些书简一起送到长安……顺便带上他们。
若只求送书,她还未必答应呢,这中途磕了碰了或者丢了谁来负责,当然要连人一起带上啊。
但也没立刻同意,毕竟这是刘彻派过来的队伍,虽明知答案,但为表尊重,她还是先询问一遍使者,也是巧了,使者和司马谈恰好是一间办公室上班的好同事,当然不会拒绝。
闻棠点头答应,司马迁闻言面有喜色,又是一阵感谢,言说自己归家后必定携带重礼上门感谢。
他只从这些随从中得知闻棠县君,并不知她这也是第一次来长安,在这里连套房产都没有。
就这样,司马迁加入闻棠一行人的队伍,夕阳消散,夜色降临,队伍寻了个地势平坦,环境适宜的地方,车辚马蹄声停止,开始扎营休息。
扎营休息要比闻棠想象的舒适、奢侈许多。
她以为的扎营:露宿野外,每个人拿一根上面串着食物的树枝,在篝火堆上烤火,颇有原始社会风格。
实际上的扎营却是队伍中有数辆车用来装有生活用品等杂物,各种炊具,灶釜、匕箸等全部齐全。除此之外,主食方面,有上等的梁、稻、粟等,芜荑醢酱盐豉调料,各色鲜肉、腌肉,明明是秋日,居然还有菘葱葵薤等菜。
至于飧食,也不是闻棠所想的在篝火堆上烤火吃饭,而是在搭好的帐篷内,由专门的庖人烹饪好,摆在专门的漆木餐盘、再将餐饭呈上,闻棠本以为这已经足够奢侈了,没想到使者居然还满脸歉意对她说:“路上条件简陋,委屈县君了,还望县君恕罪。”
闻棠:……
不委屈,不委屈。
自己一个小小县君出行已是如此繁复,那刘彻出行时得张扬到什么样?
想不到,根本想不到。
作为主人,闻棠邀请司马迁一同用飧食,期间寒暄交谈,司马迁数年来四方游历,南至江淮,北至汶水,眼界见识不俗,言谈举止间也不扭捏,这次是从齐鲁之地孔子故居归来长安,他告诉闻棠,自己这次收集的书简中有许多并未流传于世的儒家孤本。
但闻棠也并非孤陋寡闻之人,她最北方去过右贤王庭,南边游过昆明,甚至某种方面讲她比司马迁更有文化。
因为闻棠看过《史记》,而司马迁现在还没开始写《史记》。
司马迁讲完后,闻棠也开口同他讲述自己的经历,譬如北方草原上挛鞮家那点事情,匈奴各种风俗旧习。
闻棠:“匈奴人利则进,不利则退,不羞遁走,苟利所在,不知礼义……”
至于汉人更少了解的西南蛮夷之地,闻棠虽未真实去过,可朔方郡网罗天下各地之民,其中也包括不少西南之民,闻棠将他们的讲述转达地头头是道,一语一言,仿佛自己真去过那里。
“西南夷之地并无统一君主,而是分开开来的数十名君长,其中夜郎国面积最大。那里风气四时皆热,五六月便水如沸汤,石若烁金……”
大汉和匈奴较量了将近百年,对于这个自己的老仇人自然熟悉,但西南蛮夷之地却还刚开发十几年,对其了解多有不足,因此此时帐内,所有人都听得津津有味,十分入神,看闻棠的眼神也变得钦佩敬慕,觉得她懂得很多。
虽然司马迁现在还没开始撰写《史记》,但出生在史官世家的他从小耳濡目染,有将有用信息记录整理下来的习惯,所以取得闻棠同意后直接拿出随身携带的铅笔在木简上记录书写。
他手中的铅笔并非普通铅笔,而是一种专门特质的铅粉笔,和闻棠习惯用的炭笔差不多,毕竟谁也不可能用软趴趴的毛笔快速写笔画繁复的小篆。
说来说去,便又说道司马迁此次游学的齐鲁之地,此处地势平坦,多种桑麻,盛产盐豉,当然最重要的是,作为孔子故乡,这里儒学氛围浓厚,好经学,矜夸功名,百姓舒缓阔达而足智。
言语谈话间,又提及了其它学派,对于这些,闻棠就不太了解了,只用中学时那句“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深深印刻在自己脑海里。
司马迁一通抒发表达,闻棠听得似懂非懂,他说的每个字都能理解,但组合在一起后就很难懂了,但这也不是闻棠智商的问题,她开始观察帐内众人,起初也是努力想要听懂他的话,但后来逐渐全部放弃,最后一个个双眼迷茫选择低头。
闻棠:……
她觉得有必要结束这个话题了,于是开口总结,以此结束今日谈话:“《易》中有言: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六经者亦是如此。法家不别亲疏,不特殊贵贱,一断于法:儒者以六艺为法……”
“名家苛察缴绕,使人不得反其意,专决于名而失人情……”
司马迁越听,便越觉得闻棠言之有理,而且她对于六经的看法总觉,和一个人很相似。
那个人就是……自己的父亲司马谈。
马迁:说出来可能没人相信,我觉得面前这位年仅十几岁的县君,她的想法很像我爹。
起初他还有些惊讶,但很快就找到理由t,兴许闻棠是个像项橐一样聪明早慧的神童。
实际上闻棠刚才说的话是《史记》原文。
闻棠:在倒反天罡这方面,我是专业的。
明月高悬,夜色渐深,酒阑兴尽,困意席卷而来,今日这场筵席也就算是散了,闻棠回到自己的帐篷入睡,酣然入睡,直睡到到第二日清晨起来继续行程。
又赶了一天的路,今晚有传舍可住,不用像昨夜那样睡在荒郊野岭,明日即可到达长安,任务即将完成,众人都暗自松了一口气,当然,依旧不敢掉以轻心,怕这最后一夜出了什么意外耽搁行程。
他们这趟行程也就中途遇到了司马迁这么一个小插曲,其它时间都特别顺利。
像是暴风雨前夜的平静。
果不其然,第二日还真就发生了意外。
这日,依旧是清晨十分,侍女准时将盥洗用具端到闻棠门前,唤了几声县君,室内无人答应,开始以为是闻棠旅途疲累贪睡,尚未醒来,可很快有机灵的侍女反应过来,意识到不对劲儿。
这一路风尘仆仆,可县君却从未有过拖延耽搁,怎么偏偏就今日未起?莫不是出了什么事故或是生病了?
她又大声呼了几声,里面依旧没有回应,最后一咬牙,大着胆子打开闻棠的门,走到榻前,掀开帷幕帘帐篷。
却发现塌上空无一人。
县君失踪了!【你现在阅读的是:猫和我小说网 www.maohewo.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