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皇后娘娘选了你药行布局
关外的春天比关内来得迟,韩掌柜带着手下的管事到东辽城时,东辽城还是白茫茫一片。
东辽城港口的大总管刘井亲自来迎,看到韩掌柜下船便笑着说:“听说韩掌柜进内务府当官了?咱家在这穷乡僻壤之地偏远的很,也没来得及赶去京都恭喜您一番,韩掌柜别见怪。”
韩掌柜痛快大笑两声,快步迎过去,边走边笑道:“我一个挂职的微末小官哪里值得你专门提一嘴的?要说恭喜,该恭喜你师傅和你师祖,他们两人现在一个是大内总管,统领后宫所有宫女太监。一个是宫里的老祖宗,在后宫单独住一座宫殿,还有奴才伺候着,谁不羡慕?”
可不是么,谁不羡慕?刘井也羡慕呢,他若是跟着主子进宫,现在也该是统领许多宫人的太监管事了。
韩掌柜看出刘井心里艳羡,就劝他道:“你倒是不必多想,如今你管着东辽城港口,连白将军都要敬你三分,你在这儿位同总督,还有什么不顺心的?”
刘井请韩掌柜上马车,吩咐车夫进城,两人坐在马车里关起车窗说话,刘井小声道:“我现在是管着港口,如今皇上登基了,也不知道这里会不会派官员过来。”
就跟东山港一样,另设个总督。
这个韩掌柜倒是知道些,他道:“皇后娘娘跟皇上说了,东辽城港口是公主的嫁妆,这个谁都不能动,后头朝廷派总督过来也是管其他事务,港口还是你管着。”
皇上登基封赏有功之臣,顾小姐虽为皇后之妹,不是皇室中人,因她救皇后太子有功被封为公主,洛阳赐了座公主府,东辽城的顾府也挂上了公主府的牌匾,等开春后府的规制都要改。
刘井问:“港口的税收怎么说?”
“我一会儿要去见公主,正要跟公主说税收的事,皇后娘娘的意思,港口收上来的税是公主的,公主也不缺钱财,不如把税收减半。税费便宜了,这样从南方来的船若是去草原,自会从这儿过。”
刘井心头一跳:“那这……东山港那边不就没落了?”
韩掌柜笑道:“东山港那边以后会免税。不过也不用担心,走东山港的船只都是为了去松江城采买药材、好木材等,跟你们这边去草原的不一样。”
若是从草原买了皮毛药材等,只是为了免税从东山港走,算一算路程和一路上人吃马嚼的花费,只怕还不如交税从东山港走。
皇后娘娘的意思,以后关外的东山港和东辽港并重,两边都不能荒废。
相比南方港口的重税来说,东辽城的半税,东山港的免税,商人去北方行商的意愿增加,以后南北的贸易才好流动起来。
“朝廷那边几时张榜?”刘井打听具体实行的时候。
“不着急,开春后朝廷要对北边动武,要先把北方安定了,然后再清理南方,等都清理妥当了,朝廷才会开南方海禁,港口相关的税赋等才会颁布出来。”
韩掌柜猜测皇上皇后可能会安排太子的先生陈一直去管这摊子事儿,陈一直带着陈家亲族投靠皇后,等开海禁后,陈家在海外的亲族都会回来。
“这些年来你一直在皇后手下做事,叫咱家说,你去管也合适。”刘井客气一句道。
韩掌柜笑道:“咱们虽是自己人,刘公公也不必这般吹捧我,我有几斤几两自己还是知道的,我就是个行脚商人,跟陈先生那样的大儒比不得。”
陈一直不到及冠之年就得中进士,正经的读书人,皇上皇后任他为官,满朝文武谁也挑不出错来。
韩掌柜叹道:“谁又能知道我有这样的造化?若是神仙叫我早知道,我幼时也不会为了讨我爹欢心在外走商了,我就该在家读书考功名,说不得我也能当个大官儿了。”
刘井笑道:“哪有什么早知道,叫你这般说,咱家若是早知道,就跟着主子不走,主子赶我走我也要留下。”
刘井对权力有野心,原来皇后娘娘把东辽城港□□给他管时他万般满意,如今么,就没有那么满意了。
韩掌柜问他:“若是叫你丢下手里的差事去宫里,你愿意?”
刘井仔细想了想,到底还是在宫外更自在。
“这不就得了,甘蔗哪有两头甜的?”
刘井笑道:“您是知道的,咱们这些太监都是没根儿的人,干儿子,徒弟认再多,那也是没根儿的人。我师傅,师爷,他们在主子身边伺候,日后史官自会记他们一笔,他们也算跟着主子名留青史了。”
韩掌柜对他另眼相看:“看不出来,你竟然还有这样的野望?”
刘井笑着摆摆手:“不说了,不说了,公主府到了。”
宫里正月初九开宴后,洛阳城里各家也开宴请客,阿萱这个唯一的外姓公主,皇后之亲妹自然是各家的座上宾,阿萱欢欢喜喜地去凑热闹,吃不尽的宴席,还没过正月就累了,跑回东山港躲清净,回来已经两月有余了。
韩掌柜亲自上门拜见,除了说税收之事外,他主要是替主子给公主送东西来了,后头十辆车驾拉着许多好东西,古玩珍品,丝绸首饰,样样都有。
阿萱欢喜问道:“都是我姐姐给我的?”
韩掌柜笑道:“有五车的物件是承恩公夫人给您和白将军的。”
顾稳不仅是皇后娘娘的父亲,这些年来他也没少为松江城为祁王府出力,皇上封顾大人承恩公,三代而绝。
阿萱吩咐丫头把箱子都抬到她屋里去,随后才问韩掌柜:“你这是要回松江城?”
韩掌柜点点头:“皇后吩咐我回去瞧瞧生意。”
“那你可要小心些,过年那会儿我听姐姐姐夫说,北边要动武了。”
阿萱又说:“松江城如今只剩下几千守军,草原上东北军调去宁夏还没回去,韩掌柜若是去草原上可要注意安全,您可是姐姐手下最能干的人,万万是离不得你的。”
“这话小得担不起。”韩掌柜笑了声道:“不过公主放心,我一定安安稳稳的,再为皇后当二十年差。”
韩掌柜也算是看着这位顾家公主长大的,跟她说话也亲近,两人说笑了会儿,谢了她留饭,韩掌柜要赶去松江城就先告辞了。
韩掌柜才走一会儿,白阶从军营回来了,阿萱正在欣赏姐姐给他的好东西。
“你回来了,快过来瞧瞧这个玉冠,这玉质细腻雕工也好,浮雕的两杆青竹傲然得很,这玉冠给你戴正好。还有这个腰带,一看就是宫里的绣工,你快来试试。”
白阶一脚迈进屋里,看到打开的箱子里,桌上,珍宝架上,全部都摆满了价值连城的好东西,他不禁笑了:“皇后娘娘真是心疼你。”
“也心疼你,这两箱子都是给你的,我娘亲也给你准备了适合你穿的冠带袍服,我爹给你一箱子书,给你抬书房去?”
“不用放去书房,就摆在卧房吧,如今军营里忙,我也没空闲在书房坐着读书。放卧房里,早晚还能抽空看一看。”
“那成,我叫人把咱们卧房外的树移走,叫光照进来,以后你在屋里看书也亮堂些,别伤了眼睛。”
白阶在她身边坐下,笑问:“韩掌柜只是来给你送东西的?”
阿萱笑瞥他一眼:“韩掌柜走都走了,你说呢?”
白阶揽着她腰笑道:“我一个粗粗笨笨的武将不会说话,请公主原谅小的。咱们家就夫人你最得圣心,皇上皇后娘娘可有什么话要夫人转告小的?”
“你还粗笨?”阿萱仰头大笑,笑够了才道:“没什么可转告的,韩掌柜来送东西,顺便说了港口以后减税的
事。”
“减税?”
阿萱把其中细节说给白阶听,白阶听后叹道:“皇上皇后真心宠爱你,这样天大的好处竟都给你了。”
“给我,也是给咱们儿孙。”
不过,也只有他们的儿孙了,她姐姐曾亲口跟她说过,不管是给父亲的爵位,还是给她的港口,都是三代而绝,白阶也是知道的。
白阶也想明白了,他道:“三代上下也有百年了,我们的儿孙若是百年后都没法靠自己站住脚,就是穷了也是该的。若是他们有出息,自然会越来越好。”
他父亲连自己这一辈都没管明白,他还能管儿孙三代,已经很不错了。
再者说,别说他们家,就是皇家,百年后还在不在也两说。
那时就是皇家还在,三代之后两家没了情分,辽东港偌大的利益,皇家要收回去难道白家还敢不给?
阿萱笑问:“白将军,不怕外人说你靠裙带关系了?”
白阶捏捏她柔软的脸颊肉笑道:“从来就不怕,当初我上门自荐时,就知道有这一遭。外头的流言蜚语不用管,咱们过好自己的日子最要紧。”
聪明人呐,最知道什么能握住,什么不用在乎,所以即使跌落谷底,一点小小的机会就足够他们爬起来。
韩掌柜回到松江城,是周尘亲自在西城门接的他。
韩掌柜翻身下马时,忽然想起好多年前的驿站,他当时还年轻,他还只是个韩家的小掌柜,碰上一群流放的罪官被盗匪抓住,为了跟祁王府搭上关系,巴巴地叫人去祁王府送消息,周尘就是像他今日这般骑马带着许多人马赶来,他捧着笑脸迎上去。
多年以后,曾经的王府长史,现在的松江城主官,竟然亲自来城门口迎接他了。
周尘笑着走过来:“韩掌柜,现在该叫你韩大人了。”
韩掌柜笑道:“别,您还是叫我韩掌柜吧,这么些年,都习惯了。”
“哎,那不成,如今你是皇后娘娘跟前的红人,我等哪敢造次?”
韩掌柜笑了一场,种种过往飘散分钟,都过去了。
两人相携去城西一街衙门,喝上茶,该谈正事了。
一封信交到周尘手里,周尘看完后道:“如今东北军的粮饷朝廷出倒是省事了。咱们松江城的粮仓因年前那场大战空了大半,不过还剩下些,拿来给多力的部落做买卖也够了。”
周尘道:“信里面也没提,咱们松江城这些年建了这么多粮仓,以后该作何处置?”
“这个我听徐大人提过,松江城的粮仓一半用来储存粮食,剩下的一半粮仓另作他用或是赁给别家存放东西使也成,总之,不能荒废了。”
松江城官衙以前就常常赁官府建在村里的宅子给百姓用,官衙都做惯了,周尘心里有数。
“对了,东郊的布坊这个冬日如何?”
“挺好,冬日里百姓得闲,有些去布坊里干点杂活贴补家用,这个冬天布坊里攒下了许多货物,回头一半送去港口运出去,一半卖回草原上,这个生意好做。”
两人一谈公事两个时辰就过去了,快傍晚了才散,周尘邀韩掌柜喝酒,韩掌柜说:“今儿就算了,我叫人去胡家送信了,等明日胡菖蒲下上来,咱们仨一起聚一聚。”
周尘忙问:“难道药行那边皇后娘娘有其他安排?”
“是有些安排,明日咱们细聊。”说着韩掌柜就家了。
周尘送他出门,回屋只有他一个人时才轻哼一句:“这老小子,如今竟在我面前卖起关子来了。”
不过就是欺负他没在主子跟前时时露脸罢了。
说起来,韩掌柜倒也不是欺负周尘,他真是觉得一样的话没必要讲两遍,不如明儿一起说省事儿。
再说了,药行是皇后手下的买卖,又不是衙门的,叫周尘过去听听也是叫他心里有数,不告诉他其实也没什么妨碍。
时移势易,两人之间地位有转换,各有各的立场罢了。
周尘仔细想想也能想明白,只是如今站在弱势地位的是他,心里到底有些不是滋味。
隔天下午,胡菖蒲带着九岁的儿子重楼,七岁的女儿南枝进城,傍晚跟周尘和韩掌柜在韩家碰头。
胡菖蒲先到了,周尘衙门里事情没忙完,叫人传话说晚点到。
胡菖蒲出门谈事一向喜欢把儿子带在身边,熟悉他的人都知道,韩掌柜拿出两个玉雕的葫芦给兄妹俩:“这是韩伯伯补给你们的新年礼。”
兄妹俩乖巧道谢,韩掌柜看着他们就欢喜,抬头跟胡菖蒲道:“你家两个一看就是聪明孩子,你就忍心把他们养在山上?”
胡菖蒲笑道:“先在山上养着吧,家里也请了先生,教他们读书识字没问题。”
以后儿子肯定要继承家业的,女儿喜欢学医,往前每年有半年在张家药铺当药童,剩下半年才在家过冬。
今年张世南张大夫去洛阳了,女儿只得叫家里长辈教导着,等年纪大些,再送去洛阳请托张大夫教一教。
两人也不进屋,就在院子里坐着闲聊,周尘道:“皇后娘娘是个念旧的人,她虽不在这儿,也为你们考虑,你若是想把南枝送去洛阳,给皇后娘娘去封信,什么都解决了。”
胡菖蒲自然也知道皇后娘娘的性情,只是她已是皇后,他一个山野之人,不好主动套近乎。这会儿听到老熟人韩掌柜这般说,胡菖蒲知道皇后娘娘应该还是他认识的那个皇后娘娘。
胡菖蒲笑道:“说吧,娘娘叫你回来传递什么消息了?”
胡菖蒲下山之前,胡家人已经商议过好几回了,皇后娘娘身份不同,药行的产业只怕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是好是坏,他们说了不作数,端看皇后娘娘如何说。
“不急,一会儿周大人来了一块儿说。”
周尘晚了两刻钟才赶来,正好赶上用晚食,三人坐一桌,也不喝酒,饭桌上谈事。
韩掌柜亲口转达,以后大周朝的药行分官营和民营,祁王府掌握下的药行全部转成官营,统领在大周药行总司之下。
大周药行总司有给药材鉴别定价之权,有管理民营药行之权,可以说大周药行总司是官府的药行行会,比民间的药行商会权力更大。
“药行之下还要设置药坊,全国主要药材产地都要设置药坊,专门做丸药或是配置药包售卖,方便百姓购买。”
胡菖蒲皱眉:“这是跟药铺抢生意?”
“跟药铺抢不着生意。就说咱们松江城吧,城里的百姓,城外各县各镇各村的百姓,生病了有多少请得起大夫的?大多还不是自己去山上挖点草药煮水喝了,治不治得好就看命了。”
“官府药坊卖的丸药和药包,肯定比药铺卖的便宜,只要对症,买回去多少有些效果,总比乱喝药或是求神拜佛强吧,这对百姓来说不是大好事?”
“城里药铺做的是那些请得起大夫的富贵人家生意,跟这个不冲突。”
周尘跟在主子跟前时间长,他道:“皇后娘娘忧虑大周朝人口少,这般做也是为了咱们大周朝少病死些百姓吧。”
胡菖蒲仔细思索后问:“这个大周药行总司建在什么地方?”
韩掌柜笑道:“这你就问到重点了,大周药行总司建在洛阳,总司的司正是个三品官儿。”
周尘眼睛一亮:“还有官职?还不是地方官儿?”
韩掌柜哈哈一笑:“周大人就不用想了,大周药行总司只会从胡掌柜这样的人中挑选。再者,虽是三品官,也只管药行这一摊子事,跟朝廷的三品官没法儿比。”
“那也好啊,古往今来,什么时候轮到商户做官了?”
韩掌柜笑道:“现在你们看到了,以后啊,除了药行之外,盐、铁、矿、粮食、船舶等事关民生的行当,都会有个官营的总司。”
周尘惊呼:“这些都另设总司,内务府什么都不管了?”
“内务府以后只管采购皇室所需,不涉及买卖经营。”
周尘忙问:“别的
咱管不了,药行总司第一任司正可有人选了?”
韩掌柜亲自给胡菖蒲盛了一碗汤,对周尘笑道:“大周药行总司第一任司正,不正在你眼前吗?”
胡菖蒲震惊,竟是他?不是杜家人或是韩掌柜?
韩掌柜笑道:“皇后娘娘属意你。”
胡家族人遍布大周朝,顾佑安先把药行提出来官营,就是要打个样,选胡菖蒲为大周药行总司第一任司正,也是为了中间少出岔子。
三人应该都想到其中缘由了,胡菖蒲还是十分震惊:“我一个山野之人,书都没读过几本的人,能当三品官?”
“谁说你书没读几本,药书药经这些,你打小背诵,至今少说背了几十本吧。”韩掌柜故意笑话他:“怎的,觉得自己当不起?不想干?”
胡菖蒲只觉得胸腔里的心怦怦跳,他长出一口气缓了缓情绪,他道:“皇后娘娘若是有命,我一定遵从!”
“哈哈哈,这就对了嘛!”
“胡掌柜,皇后娘娘没把这差事交给太医院的张大夫,没有交给自己族人,偏偏交给你,你可要对得起皇后娘娘的看重。”
“这是自然!”
权力不会消失,只会转移。
听说皇后娘娘跟宗室不对付,掌握在皇家和宗室手中的大买卖,慢慢转到胡菖蒲这样的人手里,就相当于掌握在皇后娘娘手里。
以周尘对自家主子的了解,他只看得到这一层。【你现在阅读的是:猫和我小说网 www.maohewo.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