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和我小说网 > 穿越快穿 > 重回1988之IT女王 > 144. 第 144 章 高原兵站
    所有工具清洗干净,收回到车上。


    再清点剩下的食物,吃了一半,送去荣许兵站也勉强能意思意思。


    此时红梅已经把脸和手都洗干净,露出了白净的皮肤,跟刚才判若两人。


    安夏递给她一块装在蛤蜊壳里的润肤油:“涂点,高原风大,伤皮肤。”


    “不用不用,都已经这样了。”红梅不好意思用她的东西,连连推辞。


    “什么这样那样的,这不是让你变漂亮,是保护皮肤,不然风吹日晒,一不小心就疼得厉害。”


    在刚才的忙碌中,红梅也参与了调度工作,做得也颇得心应手,安夏向她一问,才知道她的工作是工商局里的一个小领导。


    红梅说着叹了口气:“我知道,我现在看起来就像要饭的。也不知道建国能不能认出我来。”


    “现在肯定能认出来。”安夏递了一面镜子给她,“明天就能见到啦。”


    万幸熊平安那队人,也是去住荣许兵站,不然安夏这群外地人,根本都不知道会开到什么神奇的地方去。


    刚驶出便道没多久,天就已经黑透了,最后一段路都是开着大车灯才走完的。


    到达荣许兵站的时候,部队的车停下了,熊平安说到了。


    安夏打量着周围用黄泥和苇条糊成的墙,心下疑惑:“不是说住兵站的吗?怎么住老百姓家?而且还是明显很穷的老百姓家,够住吗?”


    “欢迎欢迎。”从泥墙旁的破门里钻出几个同样穿着军装,举着火把的士兵,安夏才明白:哦……原来这里就是传说中的荣许兵站。


    今晚没有月亮,也没有星星,整个兵站乌漆麻黑一片,连蜡烛都没有,照明取暖全靠火。


    房间宽倒是挺宽,火把连四面墙都照不齐全。


    安夏脑中瞬间闪过了《西游记》里白骨精的洞府,还伴有那只公黑狐狸跳舞的场面。


    晚上睡觉的地方并没有火塘,床上铺得异常厚实,安夏伸手探过去,哦哟,八张棉褥子,颇有那么一点《豌豆上的公主》味儿。


    “要不是熊连长,咱们肯定就开过去了。”安夏说。


    荣许兵站的指导员哈哈一笑:“你们从芒康过来的时候,没看见海通兵站,他们也跟我们一样破,就竹卡兵站强一点。竹卡兵站的老李,哎,整天骄奢淫逸,吃得好穿得好,小布尔乔亚思想腐蚀了他的心灵……”


    “呃……”安夏欲言又止,指导员问她:“怎么?你跟他很熟?”


    “不是很熟,不过这个小布尔乔亚托我给您带个话。”


    说着,安夏让人从车上把竹卡兵站指导员托车队带过来的食物交给他。


    并如实转达了他的话:“他说要让你见识见识,菜是这么做的。”


    木制的盒子打开,露出了茄子炖排骨、土豆炒肉片、熘肉段、白菜粉条炖肉……


    “中午做的,这边没有冰箱的话,还是赶紧吃掉吧,不然就坏了。”


    整个荣许兵站的人都围了过来:“哎呀,哎呀,真香……老陈的手艺没拉下!”


    “你们认识那个炊事员?”安夏好奇。


    “认识啊。”


    一个充满八卦分享精神的老兵向安夏他们讲述了一段过去的故事。


    老陈本来是荣许兵站的炊事员,但是荣许兵站实在是穷困得很,这帮人有肉有蛋就开心得不了得,只图快,根本不求好吃。


    做为一个川厨,老陈每每想要搞点花样,都被无情的扼杀。


    有一回,竹卡兵站的指导员从芒康搞来一大块二刀肉,让车队顺便给他们送来一点。


    二刀肉特别适合做回锅肉,老陈技痒,想要发挥一下。


    所谓回锅肉,就是先煮熟,再炒。


    老陈恭恭敬敬地请出从家里带来的郫县豆瓣酱,还没动手,忽然内急,出去上了厕所,时间久了一点。


    回来发现队列站完了,歌也唱完了,人都已经坐下开吃了,装水煮肉片的碟子已经干干净净,一点肉星不剩。


    指导员热情地推来一只碗,碗里装着两片水煮肉片,上面还倒了一些豆豉。


    指导员还超级得意:“嘿嘿,这是我专门帮你留着的,可香了!”


    老陈很伤感:“我要做回锅肉的。”


    指导员说:“别回锅了,在肚子里回吧!”


    后来,竹卡兵站的指导员说他暴殄天物,想办法把老陈给要走了。


    再后来,竹卡兵站那边,时常托路过的车队送老陈做的食物去荣许兵站。


    据说是要嘲笑荣许兵站这帮没出息的莽夫。


    安夏:“……好特别的嘲笑方法。”


    刚到兵站的时候,安夏还没有什么感觉,能说能笑,吃完饭,安夏就开始难受了。


    “怎么回事……”安夏看了一眼海拔表,好吧,海拔4100米,高原反应。


    吃饱了饭,血都涌到胃部助消化去了,脑袋开始缺氧。


    安夏刚想跟陆雪说自己不舒服,结果发现此人鬼鬼祟祟的跟着一个老兵出去了。


    她也跟着过去。


    进了一个没门的房间,老兵拿出一个盒子,从盒子里拿出针,穿上线,抓着陆雪的手指,就要往上戳。


    老兵忽然抬起头,看到了安夏,打了个招呼。陆雪急急回头,发现安夏,好像做了什么错事一样的慌张。


    “你的手怎么了?”安夏一把抓起陆雪的手,他的手指上有两个大水泡,还有几个破掉的地方,血已经干了。


    安夏笑着对老兵说:“戳水泡是吧?这点小事我来就行,你快去吃饭吧。”


    “没事没事,我吃好了。”老兵以为安夏是客气。


    安夏便坐在旁边,看老兵给陆雪扎针,把线留在里面。


    安夏托着陆雪另一只手,也有几处水泡伤痕:“你怎么弄成这样?”


    “工具不够嘛,我看部队的同志都把工具留给群众了,我也把工具给群众,我跟部队的同志们一起用手挖的。”


    老兵一边戳水泡一边问:“哟,你不是群众?”


    “嗯,我是干部。”陆雪的话里透着得意。


    安夏轻轻地拍了一下他的手背:“你背着群众,悄悄把自己弄伤了,群众很不高兴。”


    陆雪赶紧柔声说:“不疼,真的不疼。”


    “不疼个屁!不疼你来干什么?”安夏托着陆雪的手,在指尖上吹了几下。


    老兵终于感觉哪里不对,昏暗的房间里,他感觉自己好像是一个巨大的灯泡,至少有六十瓦。


    他利落的把所有水泡处理一遍,迅速溜走,对安夏说:“盒子里有酒精棉,擦擦就好,我还有点事先出去了。”


    “怎么受伤了也不跟我说。”安夏给他一点点地擦拭着伤口旁的血迹。


    “怕你难过。”


    “哼,想得美,我才不难过。”安夏小声嘀咕。


    给陆雪戳完手指,安夏想要站起来,忽然觉得头晕目眩腿发软,向后退了一步,被陆雪的腿绊了一下,向后倒下,被陆雪一把接住。


    陆雪的声音十分慌张:“怎么了?”


    “没什么,高原反应,缺氧。”安夏摆摆手,想自己站起来。


    “要做点氧气吗?”陆雪问道,此时没有氧气筒,也没有氧气枕头,他们带了一批高锰酸钾,打算自己加热制备氧气。


    “算了,那点氧不过是安慰剂罢了。”安夏缓缓深吸一口气,还企图自己站起来,忽然双腿悬空。


    是陆雪一把将她抱起,在她耳边轻声说:“别动,不然我也要高原反应了。”


    他把安夏抱到铺好的床上躺下,入夜后的荣许兵站,气温已经一路下跌到零下十几度,“豌豆公主”级别的褥子,也挡不住寒气。


    陆雪讨来军大衣,给安夏盖上,还是不行,厚实的军大衣就像一张纸似的薄,根本蓄不住身上的热气。


    安夏拉着满脸愁容的陆雪:“别折腾啦,古人都说寒气脆貂裘,大衣哪能跟貂裘比。”


    其他人陆续进来,准备睡觉,在床上躺一会儿,外套加被子都挡不住寒气的侵袭。


    有人找到指导员:“实在太冷了,屋里不能生个火塘啊?”


    指导员摇头:“不好办啊,开着窗吧,还是冷,不开窗吧,太危险。”


    也是,每年冬天死于一氧化碳中毒的人不少。


    而且这边不像东北和新疆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没有放肆烧地龙的条件。


    “把咱们的柴油发电机,还有电热毯从车上拿下来吧,开四个小时。”安夏一边高原反应缺氧,一边冷得发抖,实在难受。


    发电机是用来备着给各种测量仪器充电用的,不过一路都有充电的地方,荣许兵站最惨,水电皆无,终于让发电机有用武之地了。


    据说后面的条件都不会比荣许更差,不过车队的同志们一致认为,还是给前路留一点储备,不要一把用完,万一后面再遇上一个没法充电的地方,所有的测试仪,采样设备,都得趴窝。


    “开四个小时。”安夏一锤定音。


    四个小时之后,就靠自己的本事了。


    电热毯是出发时,厂家赞助的,说高原肯定很冷,带着,有备无患。


    一人一条,没有多余。


    在路上捡了一个红梅,就缺了一条,把谁的给她?


    司机们都不是那么愿意,实在是太冷了,跟她又非亲非故。


    红梅赶紧说:“我没事,我不冷,这几天,我在山上也这么过来了。”


    “陆雪,把你的给她。”安夏的话不容置疑。


    陆雪没有一丝犹豫:“哎!”


    “别,这样不好,这么冷的天,要把他冻坏了。”红梅还想推脱。


    “冻不坏,他跟我睡。”


    “哦~~~哦!”红梅了然,再不答应,就不礼貌了。


    这里的单人床足够大,两人安安静静地并肩平躺刚好能塞得下。


    天还没亮,汽车兵们就起来整备汽车,准备出发了,安夏被响动惊醒,发现自己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钻到陆雪的怀里,陆雪一手搭在她的腰上,除了这只手,整个人都睡得……宝相庄严,一动不动。


    其他人纷纷起来,决定早点出发,早点离开山区的范围。


    临走时,车队留了一个高压饭锅给兵站:“用它做饭吧,半生不熟的饭实在太难吃了。”


    测试和采样小哥很有出息,跟人聊了聊,就坐到了部队的车上,一边记录数据,一边向老汽车兵们询问各种高原山区里的天气知识和地质知识。


    比如天上的云变成什么样,代表着大概几点要下雨下雪。


    跨越东达山的时候,雨和雪都见识到了。


    仪器的预警功能最快一次提前十五分钟,最慢一次,刚发出预警,雨就落下来了。


    老汽车兵的人眼预警功能则发挥的十分稳定,甚至还能通过云层的模样,判断雨会下多久。


    “这个小东西,也没什么用处嘛。”一个老兵说。


    采样小哥笑着说:“它的数据量也就只有两天,你脑子里的数据,都攒了十几年啦,别欺负小朋友。我还不如它呢。”


    “人嘛,总有第一次,有了这个仪器,从来没有走过318国道的人,也可以自己开车过来,准确判断情况。”


    “从来没走过的人,都有师父带,用不着。”


    “出来玩的人哪有师父。”


    老兵满脸写着疑惑:“来这玩?有什么好玩的?环境这么差,又没吃没喝。”


    “我也不知道,我们安总说的,说以后在318上骑自行车都会堵车。”


    老兵摇摇头:“那肯定是遇上塌方了……不对,谁在318上骑自行车啊?你们安总肯定是在哄你。”


    今天一路上又记录了许多数据,傍晚才到达左贡兵站。


    眼看着想去邦达兵站,只有等明天了。


    经历过荣许兵站,左贡兵站的条件让车队里的众人无比感动:“天啊!有电!!!”


    “快看快看,还有水!!!”


    这群来自318起点的人,刚到左贡兵站时的样子,让兵站的人一度怀疑他们是刚从深山老林里出来的,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可能停留在解放前。


    在左贡兵站可以大方地用电,紫金科技的同志们抓紧时间整理数据,把数据另外备份。


    左贡兵站的指导员得知他们在荣许住了一晚,顿时理解了他们的“无知行为”。


    “他们是真的条件太差了,什么都没有,想自己种点东西,土都不行,地太薄了,种什么死什么,只能靠车从芒康送过来,到他们那里都第四天了。冬天天气差,可能一两个月都没有车过来,他们就只能吃囤着的土豆茄子青椒。”


    大概中国人民对种菜的热情真的是刻在骨子里的,连司机们都跃跃欲试,那个热情的东北司机,甚至商量着能不能从东北运黑土过来。


    “我们东北的土,特别肥!种什么长什么!”


    “对,还可以运点小猪过去,养猪,就有肉吃了。”


    大家伙兴高采烈的说半天,左贡兵站的站长悠悠飘来一句:“运过好几只小猪仔,没过一星期全死了,高原反应,缺氧。”


    “……”


    左贡的条件确实不错,居然可以洗澡。


    安夏让红梅好好洗干净,又拿了自己的衣服给她穿上。


    “这怎么行。”红梅看出安夏的衣服都价格不菲,连连推辞。


    安夏硬塞给她:“有什么不行的,等你回去,给我送两箱赣南脐橙就行了,要么十箱?你也不想让你爱人看着你的衣服,内疚又担心吧。”


    红梅低头看着自己已经看不出颜色的衣服,犹豫片刻,便接受了安夏的好意。


    第二天,熊平安他们与安夏告别,向另一条路驶去。


    车队朝辞左贡去,暮至邦达站。


    在邦达站,没有车队,兵站里的人两两或坐或站,红梅看见站在门口的那个人,猛然尖叫一声:“建国!!!”


    车没停稳,她就想开门跳下去,被安夏拉住。


    那个叫建国的人缓缓转过头,脸上的表情似乎在怀疑自己是不是幻听了。


    直到他看到红梅,猛然睁大眼睛,又伸手用力揉了两下,此时,红梅已经扑到他的怀里了。


    建国僵硬了秒,竟然按着红梅的肩膀,用力从她的怀抱里挣脱出来。


    安夏惊讶地想过去看看,刚向前走了一步,忽然肩膀被陆雪用力揽住:“走,我们进屋,洗洗脸。”


    “唉,不是,他怎么推人呢?”安夏百思不得其解,是红梅认错人了,还是在兵站有他的原配妻子,红梅找上门让他十分头疼?


    此时,脚步声纷乱,原本在外面的战士也忙不迭地往屋里走。


    司机和工作人员也都进来了。


    屋门关上,隔开了与外面的视线,红梅的哭声却飘进来,钻进每个人的耳朵,她的哭声越来越大。


    安夏不明所以,被陆雪拖到屋里,借了兵站的热水,又是擦脸又是擦手。


    “红梅千里迢迢找过来,他怎么推开了,这多伤人啊,我得去看看。”安夏想站起来,又被陆雪按住:“别去打扰他们。”


    过了一会儿,哭声小了,安夏实在忍不住,走出厨房间,发现军民一家,扒门缝的扒门缝,扒窗户的扒窗户,都在偷偷往外看。


    隔着半开的窗户,安夏看见建国跪在红梅面前,红梅抱着他的脑袋,还在哭。


    “太不容易了……一年前他刚结婚,婚假休了七天就回来了,然后再没回过家。”站长摇头叹息。


    安夏:“!!!”


    “那有联系方式吗?”安夏记得一路过来,所有的兵站都没有电话,熊平安说汽车兵有专门的“报饭车”,飞快地在前面开,通知兵站,马上会有多少个人过来吃饭。


    “有啊,写信,路好走的时候二十天,路不好走个月。”


    安夏跟陆雪最长一次一个多月没见面,但是天天不是打电话,就是在网上见,自嘲谈了个网恋,但至少能说说话。


    红梅这一路走了二十天,千辛万苦见到建国,后天就得回家上班。


    太苦了。


    安夏叹了口气,连传信都这么艰难。


    无人机虽然能无视地型,但是受天气影响更大,就高原这个动不动就刮风下雨下雪的破天气,还不如卡车送信来得稳妥。


    邦达兵站位于4390米,比荣许的位置还要高,安夏站着都要重重喘气。


    陆雪让她躺下睡觉,高原反应带来的颅压升高让安夏头疼欲裂,根本睡不着。


    “还是起来干点什么,转移一下注意力比较好。”安夏硬撑着起来。


    陆雪扶着她满世界溜达,绕进一间屋子,没有窗,唯一的门上还钉着木板和塑料布,以此防风。


    在角落里甚至还有一个半熄半燃的火盆。


    屋里比外面要暖和不少,地上搁着许多盆盆罐罐,每一个容器里,都栽着一棵绿苗苗。


    其中有一棵长得非常不错,结了不少小茄子。


    安夏好奇地凑过去,打量着它们,然后,她伸出手,想摸一摸小茄子。


    陆雪指着另一个:“这个更大。”


    “真的哎,快紫了。”安夏弯下腰,把茄子托在手上,想仔细看看。


    从门口突然传来声音:“你们在干嘛!还没熟呐!”


    安夏和陆雪转过头,一个端着火盆的小战士站在那里,满脸警惕地看着他俩,就好像老爷爷看见了企图来偷葫芦兄弟的蛇精和蝎子精。

【你现在阅读的是:猫和我小说网 www.maohewo.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