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和我小说网 > 百合耽美 > 太子殿下躺平日常 > 第110章 大义灭亲
    刘彻很忌讳诅咒这类事, 前往江都查办此事的官吏不敢有一丝懈怠,又因江都王刘建作恶多端,其罪证很好查明, 半月左右江都就传来消息,江都王一族皆被控制。


    刘彻有意灭其族,在他看来江都王府的老鼠都不无辜。


    刘建的父亲是刘彻同父异母的兄长, 秉性同刘建截然相反,早年七国叛乱, 前江都王年仅十五岁就敢上书自请出战。朝中一些官员就认为, 刘建的子女秉性也有可能像其祖父。


    刘彻又何尝没有想过这点, 若非刘建罪孽深重, 看在其父的面上也会饶他不死。


    就在刘彻举棋不定之际, 东宫宦官请他前往长信殿。


    刘彻很是好奇地问太后:“竟然有人敢替那个畜生求情?”


    太后诧异:“知道哀家叫你何事?”


    “当前朝中只有两件大事, 领兵在外的冠军侯有消息也是朕先知道。朕没收到消息,母后又怎会知晓?”刘彻直接问, “谁替刘建求情?”


    太后:“刘端。”


    刘建的父亲有几个同父同母的兄弟,不过只有一人还健在——胶西王刘端。


    “八兄?”刘彻冷笑, “他自己这些年犯了多少事?公卿多少次上书请求查他?朕不杀他是不想落下一个杀害所有兄弟的骂名。”


    太后不好再替刘端辩解, 把刘端写给她的信递给刘彻:“也不是饶恕他。你宽恕了舜的妻小,刘建的儿女算起来该称你一声祖父, 有的还比舜的儿女年幼, 合该留他们一命。”


    “刘舜作孽其妻虽不曾规劝, 也不曾助纣为孽。江都递来消息, 刘建之妻与他共同诅咒朕。这让朕如何饶恕她的儿女?”


    太后沉吟片刻, 劝他令派往江都的官吏再仔细查查。


    “可是没了父母兄姊的庇佑, 单凭刘建在江都犯的那些事,他们也很难活着长大。”刘彻提醒母亲。


    太后叹气:“先帝十四个儿子, 总不能仅剩你一人吧。”顿了顿,“我知道皇帝有法子。”


    这话说的叫刘彻很无语,他当然有法子。


    一道手谕下去自然没人敢为难幼童。


    “儿子可以答应母后。日后再有人上书告刘端,朕不会再念旧情。”


    太后:“哀家也不会再叫你宽恕jsg他的儿女。”


    刘彻好笑:“母后真当朕久居深宫不知道朕的那些兄弟什么德行?刘端一碰女子就生病,他拿什么生儿育女?”


    太后的脸微热,儿子竟然知道啊。


    “皇帝政务繁忙,哀家就不留你了。”太后顶着尴尬的神情说。


    刘彻立刻起身回宫。


    太后问伺候她小半辈子的心腹宫女:“陛下的那些兄弟还剩几人?”


    “他日处置了胶西王,胶东王病重,时日无多,只剩中山王和赵王。”


    太后:“他二人近年如何?”


    “中山王好酒色,倒不曾传出像江都王那些荒□□伦之事。他大抵有些智慧,知道无论纳多少妾,陛下都不会令廷尉查他。也没传出他像江都王一样随意虐杀姬妾,所以有几十个儿女。婢子还听说他同赵王时常相互指责。赵王说他只懂饮酒作乐,中山王嫌他爱诬陷朝廷派过去的官吏。奴婢认为还是赵王更可恶。”


    太后揉揉额角:“哀家怎记得他二人同母?”


    “生母是先帝时的贾夫人。”


    太后叹了口气:“没有一个省心的。”


    “又不是陛下的儿子目无法禁。太后何苦替他人犯愁?”


    太后突然想起什么:“赵王是不是跟江充有关?”


    “太后好记性。赵王太子丹与姊妹通奸,正是江充挑出来的。太子丹被废,江充怕赵王杀他泄愤,所以才逃到京师。前几年赵王上奏立一子为世子。有太子丹在前,陛下令人查赵王请立的这个儿子才发现其母乃前江都王的宠姬。”


    太后头一回听说:“你听谁说的?”


    “婢子不敢说。”


    “恕你无罪。”


    “各地藩王爱惹事,他们一上书陛下,奴婢们就忍不住相互打听。”


    太后哼一声:“看乐子呢?”


    掌事宫女低下头,不敢反驳。


    太后抬抬手令其退下,她想静一静。


    —


    刘彻抵达宣室就宣御史大夫张汤,令其亲自去一趟江都。


    随后刘彻召廷尉,查刘端。


    刘端凶狠残暴,屡次残害朝廷派去的相国。若非刘彻替他压着,十个刘端也不够处死的。上书诛杀刘端的公卿手上都有刘端作恶的罪证,廷尉挨个核实,待张汤从江都回来,廷尉就查清了。


    刘彻已忍刘端多年,也不在乎多等几个月,等黎民百姓忘了江都王的事,再处置他也不迟。


    正如太后身边宫女所言,汉家王爷爱惹事生非,一听到藩王的消息,各宫奴婢就忍不住相互打听。


    太子宫的人也不例外。


    张汤回来,也带回江都王和王妃被就地处决的消息。隔日此事就传到小太子耳朵里。


    小太子好奇:“我昨日才看到张汤回京复命,你怎么今日就知道了?”


    枇杷:“因为张御史不是一个人去的。”


    “所以你听谁说的?”


    枇杷:“宣室的女子。宣室的女子听小黄门说的。小黄门听张御史说的。”


    小太子看韩子仁和吴琢:“你们好像一点不意外?”


    韩子仁:“奴婢今早碰到几个侍卫拎着包裹,多嘴问一句才知道他们前些日子随张御史去了江都。陛下令他们回去休息。他们忍不住跟奴婢说了几句江都王的事。”


    怕不是几句吧。小太子心说。


    “孤身边的大小事不会也已传的天下皆知?”


    韩子仁慌忙道:“奴婢不敢!”


    “敢不敢改日孤问问表兄自然一清二楚。”


    天越发热了,公孙敬声不爱出来,小太子就去找他。


    韩子仁和吴琢很是担心,担心粗使老宫女老糊涂了,逢人就说小太子的事。


    小太子的秘密瞒得好好的,也没闹出过乱子,才不怕百姓议论。小太子找公孙敬声有别的事,但他又想趁机敲打敲打韩子仁等人,以免他们认为他过于和善,日后脚下无根敢欺主。


    休沐这日,小太子到公孙敬声家中,令韩子仁和吴琢等人随公孙敬声的奴仆去偏房歇息。


    公孙敬声奇怪:“什么风把你吹来了?”


    “不可以来找你玩儿啊?”


    公孙敬声拿掉他的面具:“来找我玩戴这个?这么见不得人?”


    “不想被对面大宅里头的人看见。”小太子好奇,“你屋里一点不凉爽,干嘛不出去?”


    公孙敬声束发:“昨日回来晚了,只来得及沐浴。早饭后才洗发。”


    “太学课这么重啊?”


    公孙敬声下意识摇头。


    小太子一脸好奇的看着他。


    公孙敬声有几分尴尬:“我说了你不许嘲笑我,更不许生气。”


    小太子点头:“我心如天广地阔。”


    公孙敬声嗤笑一声。


    “说不说?”小太子板起小脸。


    公孙敬声从头说起。


    早先听小太子的提醒,他和昭平君在东市买了一间铺子。因为棉桃还没开,最少还得一个月棉花才能上市,他和昭平君认为铺子空着也是空着,不如做点赚钱的营生。


    那间铺子不能作酒肆食肆,卖零嘴或针头线脑又不赚钱,好好的铺子也不能用来卖鸡鱼肉蛋之类的东西。他们思来想去认为马鞍极好。


    长安城内寸土寸金,能在城里养得起马的人家不缺钱。恰好他们能找到会做马鞍的人。东西市也没有人卖马鞍,他们算是独一份。


    公孙敬声和昭平君怕被家人发现,买了两个奴仆,一人会算账,一人做过买卖。若不是遭遇贼人赔的血本无归,也不至于卖身为奴。


    两人本钱不多,就告诉掌柜的,休沐日前一日统账,休沐日下午他和昭平君去拉马鞍。


    昨日正好是收钱统账的日子。


    小太子问:“我猜帮你们做马鞍的人不是军属就是博望苑小吏认识的匠人。”


    公孙敬声尴尬正是因为给他们做马鞍的人是后者,给小太子做过马鞍。


    他们倒是想找外人做,可外人没见过马鞍。


    “据儿,不生气吧?”


    小太子:“你和陈家表兄怎么分账啊?”


    “他的主意,他出钱多,他六我四。”


    小太子长叹一口气。


    “怎么了?”


    小太子:“马鞍是我的主意啊。不然你以为他们为何帮你俩?你俩其中一个还是大纨绔,谁敢信你们?”


    公孙敬声震惊。


    “你你,再说一遍!”


    小太子摇头:“亏你看起来比他聪明。”


    “王八犊子!我早该想到,他那个脑子怎么可能去几趟博望苑,看到你的马就能想到卖马鞍。”公孙敬声气得起身,“在这里等我,我去去就来。”


    小太子拉住他:“你去他家啊?”


    公孙敬声坐回去。


    “明日到太学再教训他。博望苑的棉花有开的了。你的棉树种下去的时候比我的大,兴许也开了。你叫人去秦岭提醒农奴仔细看看。及时采摘,剥出来就地晒干。不然会发霉。”


    公孙敬声喊他的心腹随从,令其骑马前往秦岭。


    马养在大宅,公孙敬声叮嘱他,大宅人问起来就说他去西市买吃的。


    随从走后,公孙敬声没事了,一想到昭平君近日得意的样子就来气,“竟敢算计我!”


    “其实你不亏。他出钱多。”


    公孙敬声:“他就算告诉我这是你的主意,我也愿意同他四六分账。”


    “陈家表兄不告诉你,一定不是为了多要一成盈利。”


    公孙敬声点头:“显摆他聪慧!”


    棒槌还真开窍了。


    “你就不该告诉他。”


    小太子:“他喜欢找你,铺子是你俩的,告诉他就是告诉你啊。”


    此话公孙敬声赞同,可他还是很生气:“以后再有类似的事不许告诉他。”


    小太子乍一听到令公孙敬声不好意思的事竟然是卖马鞍也险些失态,他没想过棒槌会骗人。哄的还是很了解他的公孙敬声。


    “好!”小太子起身,“我要去东市吃茶点。你去吗?”


    公孙敬声不想出去,昨晚对账对很久。


    可一个人在室内,愈发恨不得把昭平君抓过来打一顿。他犹豫再三,换身利落的衣裳同他出去。


    小太子宽大的马车前脚驶离公孙大宅,虚掩的大宅门全打开。一对十六七岁的男女,女子问男子:“阿兄,太子殿下怎么每回来找敬声都戴着面具?”


    “陛下和皇后的儿子,就算没有随了他二人优点,也不该丑的不敢见人才是。”


    “我们要不要跟上去看看?”


    男子摇头:“我们只能驾车或骑马。敬声认识府里的车马。”


    马车到路口拐弯,小太子挑起车帘,果然不是他的错觉,公孙大宅门口有两个人:“敬声,他们谁呀?”


    公孙敬声只来得及看一眼,但一眼也够了,大伯长女和二伯长子,


    “他们想认识你。自打你上次骑象来找我,他们一见着我就问你的喜好。”


    小太子:“为我办jsg事吗?”


    公孙敬声点头。


    “他们是不是很烦?”


    公孙敬声白了他一眼。


    小太子:“我有个主意。”


    “你要说就说,不想说就不说。别跟逗你的大黑猫似的逗我。”


    小太子诧异,敬声又聪明了啊。


    公孙敬声见状越发心堵,他也觉着近几年越发聪慧,像是书读多了开窍了。可他却被昭平君耍得团团转。


    “不生气了啊。我告诉你,你就说我爱养鸡鸭鹅,爱种小麦和瓜果蔬菜。最喜欢会养牲畜会种地的人。”


    公孙敬声惊得微微张口。


    小太子得意扬起下巴:“如何?”


    这个主意太绝,也太损了。


    不提鹅的嗓子多亮,一只鹅能吵得全家不得安生,就大鹅的性子,全家得被它拧一遍。


    “据儿,我最近没有得罪过你吧?”


    小太子摇头:“你和昭表兄欠的钱,我不要钱,要棉籽和棉花。”


    “知道了。”公孙敬声无奈,“你要那么多棉籽棉花做什么?”


    小太子:“想知道?”


    公孙敬声不想知道。


    小太子不再逗他,邀请他三伏天去博望苑小住。


    博望苑亭台楼榭一样不缺,炎炎夏日睡在观景楼上,兴许还得盖棉被。公孙敬声想也没想就答应下来。


    不出小太子所料,又一次休沐,昭平君来找他,也想去博望苑避暑。


    小太子没问他有没有挨揍:“我表兄冠军侯也去。”


    昭平君不假思索:“去就去呗。”


    “他和二舅情同父子。”


    跟我有什么关系。到嘴边想起他二舅乃何方神圣,昭平君脸色骤然变白:“当我没说。太子表弟,不叨扰了,我去东宫给外祖母请安。”


    小太子哧笑出声。


    昭平君脚步一顿,回头说:“我从明日开始练武。”


    “你练到老也打不过去病表兄。”小太子毫不客气地泼冷水。

【你现在阅读的是:猫和我小说网 www.maohewo.net】